新网银行赵卫星:金融科技发展为底层转型提供新动力
2018/11/30 20:00:38

新浪财经讯11月30日消息,由《当代金融家》杂志社、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蚂蚁金服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小银行金融科技与风险防控”。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赵卫星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底层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所有的创新如果不基于提高效率的创新全是伪创新,金融也是一样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俞勇:非常感谢中原银行王行长的分享。下面分享的嘉宾是新网银行赵行长,他们在实现平台化和差异化战略的时候非常成功。前一阵子有一篇报道说他们不缺流量,两年放款1000亿。现在大家掌声欢迎赵行长。

赵卫星:各位中午好,非常荣幸受组委会的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下金融科技的助力下数字银行的建设。新网银行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家也非常的清楚。可能只抓住了一次红利,抓住了科技数字化的这一次的红利。所以在整个的形成示范金融助力下打造了不一样的数字化银行的建设。我分享几个方面,第一,金融科技势在必行,我们觉得时至今日银行业面临的四层比较大的挑战。刚才也提到了市场的竞争,包括利率的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影响等等。存贷汇的盈利模式已经受到了转型的挑战。第二,确实客户已经越来越在线化,越来越数据化了,但是我们试图分析了解解决客户的方式还是比较偏于传统的方式。当然政策的驱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非常重视,尤其是普惠金融的建设,尤其在风险、合规、安全方面的要求,要求的是金融科技更加提高服务的效率。

互联网有一句话,所有的创新如果不基于提高效率的创新全是伪创新,我觉得金融也是一样的。最后当然是技术的进步,走到今天我们觉得银行业的多次的转型,其实今天不是第一次转型,多次的转型背后全是基于科技力量的提升和进步。我们从当年的电算大型机到小型机,到今天的PC机集群的发展,都是为了数字化提供。这是利率市场化以后的情况,刚才中原银行的行长已经分析了,实际上整个的利差近期差在不断的缩减,股市已经非常清晰表明了利益缩减,是一个断崖式的下降。

第二,服务水平,从平台到性能,到安全,到功能,以及应用范围和营销活动,我们分析了整个用户群的变化。尤其是即将面临的年轻的用户群,今天新网银行已经大量的90后进入到新网银行的工作人员,相信我们的客户也是一样的。过去的“双十一”逍遥子也提到了没想到90后已经成为主力消费人群,那么一样,我们大量的问卷调研会发现这批客群其实跟银行已经接触的越来越少了。当然监管部门多次鼓励,也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管要求。从去年到今年一系列的设计,到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的一些要求。同时比如说反欺诈、反洗钱等等一系列的规范,形成了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的一系列的上层制度的建设。

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觉得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底层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无论是人工智能的部分,无论是云计算的部分,还是区块链的部分,还是大数据的部分,我举一个例子,拿自己的这家机构举一个例子,新网银行发展到现在依托于金融科技去打造了一个纯数字化的银行。我们的构架大家非常清晰了,我就不详细说了。定位于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民营银行,致力于数字普惠和万能连接的一个作用。这个连接的作用里面我们是三个主要的平台化的思路。第一个思路,致力于服务C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也非常清楚的是C端客户在线的触达,以及在线的数据已经形成了非常丰盛的一个环境。所以金融机构在服务于C端里面,实际上运用数据,运用科技的手段越来越趋向于成熟。第二,我们觉得日趋开始偏向于在线化的是小微,小微是今年监管部门国务院的一个发展重点。那么在长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微有一个悖论,所谓的P2P中的小微因为他的经营如果把两链,就是销售链和供货链全部在线的话,其实它是不存在商业逻辑的。大家也应该非常清楚,如果我们把两链全部在线,所以大量的只是信息撮合,而不是交易撮合。随着在线不断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其实两链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今天我们已经有大量的场景,更多的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客户。实际上小微已经逐步走到了在线金融的这一端。最后一项是基于服务于C端客户价值的一个金融开放平台。刚才蚂蚁的刘总也提到了金融开放平台的架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向金融开放平台的思路来转型。很多的APP不仅仅是实现本行金融功能、生活功能的开放,我们更看到的是它更具有开放性,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上门。

所以整个的挑战,对一家数字银行而言,或者对一家没有股东背景的一家强股东场景的数字银行,实现五个挑战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无数据储备和数字化风控,存款少资本少如何快速拓展业务,无自有场景如何快速获客,以及无科技储备如何建设金融科技能力,打造运营的体制。这五个方面新网都做了尝试,还是有一定的收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在科技策略里面,我们觉得四个数字化,数字化的风控、运营、获客和营销是非常核心的部分。在另外一端里面走普惠,走开放式的架构,走平台化之路,形成了两端科技的战略。

第一,金融科技团队。新网银行是一个很奇葩的银行,在座的各位行长其实或多或少都跟新网银行有一些接触,新网银行去掉了客户经理,变成了程序员的一家银行。今天我们70%以上的员工是程序员,是数学科学家,是产品经理。这个很偏向于互联网的组织架构。相反,我们在所有的客户接触点上变成了在线的接触点,通过这个程序,通过系统来跟客户相衔接。

第二,技术路线关键选择。第一,大数据能力的建设,涉及到数据的治理、管控、海量数据的分析以及数据展现能力。第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我们在系统建设的时候同步做了三个系统的开发,可能各位所在的机构更多的开发路径是从核心系统到信贷管理系统,到数据系统,到应用系统的一个路径,但是我们没有走这样的路径,我们同步在开发初期的时候,同步走完了数据系统,建设了一个比较后的开放平台的架构,所以移动开放能力的建设里面,我们更趋向于开放平台的建设,社交渠道的建设和营销客服的建设。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面,我们更偏向于智能算法的数据库,模型生命周期的管理。最后是一个成熟架构+开源架构一个并行的方式。大家也知道,各个金融机构其实很难用开源的架构,今天或多或少做了一些设计,但是这样并行的运用是非常的少,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更多运用一些双架构并行的方式。

在科技信息建设路径里面,我们去探索的是叫合作发展和创新生态的方式,我在内部经常说一段话,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人做的系统我们不要花时间,不要花精力去做,要合作。只要是没有能做的系统,一定是我们全力去开发的一个系统。这种合作的方式是一种快速借力的方式,实际上是今天中国金融应该去尝试的一种方式。在合作上我们包括了核心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大数据和开放平台,都是合作来开发的。那么自主的部分,主要是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关键分布式的重构,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团队。创新,创新中有非常多的研发工具的应用,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围绕着高效金融科技公司一系列生态的合作。在整个数据和人工智能上,我们就形成了这样的一张大图,这张图实际上就是解决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而发生,将来会发生什么,怎么正在发生,以及让正确的事情正在发生。

重点说一下开放平台,最近监管部门对开放平台的建设非常的关注,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各家金融机构进行研讨,而开放平台,开放银行的建设其实从欧美一直到东南亚,一直到中国,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大家都清楚,金融底层技术能力的共享,这对打造社会型的金融基础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个作用当然是来自于透明监管,让监管更加了解识别金融机构。第三,就是核心层面的,实际上在我们的基础建设里面,包括场景的API、核心API、解决方案、服务类的API,形成开放,金融实际上不是说你组合多强,而是你重构多强,你拆了多少,你能把金融要素能够拆成多少,然后让场景、让合作方、让客户真正意义上来运用这些要素形成自己的产品,长期以来我们说以客户为中心,我工作了20多年的主流银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其实不存在。但是今天我们随着这种技术能力能够把底层的要素全部拆散,让客户真正的组合自己的产品能力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开放平台的作用。

那么今天新网银行能做到的是把所有的底层金融要素全部拆开,但是我们的风险控制其实在要素中来形成。所以让合作伙伴能够更爽的使用金融的工具。

当然,在技术特点上,很明显有两层次的不同点,第一点,传统金融机构讲求的是稳定可靠和安全,今天是讲高并发、高弹性的应用。这是我们应用架构蓝图。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分布式技术的分层架构,我觉得四个方面是最重要的,第一,云计算,来自于基础设施层的自主可控,我们目前用最低成本的PC机替代了小型机,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完成弹性伸缩,在服务层里面实现了分布式的方式,模块性的自动恢复和分布式的数据分片,在平台层形成了规模效应,实现了开放互联的架构。在渠道层形成了包括开放式APP,H5等等的合作。在整个风控领域里面我们打造了整套智能风控,今天我们的机器审批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但是我们留下了0.4到0.5的空间,同时我们部署了APP的模型,同时把APP这个模型,在风控领域里面更核心的内容是智能反欺诈的模型,在智能反欺诈里面我们形成了三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第一,设备指纹,是别人,识别设备。

第二,新网关联的关系。

第三,事件效率响应的程度。

智能营销的部分,我们实现了三个部分,实时营销,高维模型,机器学习。很有意思的一个举例,在智能舆情感知里面,正面负面情绪的识别,以及神经网络一系列的运用。更加支持个性化的需求,适应各种的场景。在智能的运维方面我们形成了统一监控的中心。看一下,在这种数字化的打造项下我们形成了什么样业务的方式?实际上到今天为止我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区,覆盖了无论是非常发达的中国的沿海城市,还是老少边穷地区,这是我20多年从业于银行第一次深刻的感觉到银行原来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去服务于那么我们无法触达的一些地区和城市,而且是每天秒级的会跟新网银行产生相互的互动。这是一直以来做金融油然而发的一种感悟。我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服务了1800万的客户,放款超过了1400亿,人均3300结款,周转期是75天,所以先解决让大家可得性增长的同时,随着周期的变化来解决汇的问题。很多实际的案例,我不详细说了。更多的,小微的投放,贫困山区的覆盖越来越广泛了,所以走到今天,第一,科技的红利已经实现了,第二,运用科技的方式去打造整套数字化的一个银行,在解决了刚才说的五项,其实面临在所有的银行面前的这种困境以后,我们会发现金融科技带来给银行的转型里面,整个的一个发展和服务于普惠将快速的实现。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