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9日,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移动支付网作为本届年会合作媒体对年会进行全程报道。GSMA协会亚洲区市场拓展总监贾可以《全球NFC商用进展和挑战》为主题发表演讲,贾可早先有作为深圳每月22号的NFC论坛沙龙特约嘉宾参加演讲,分享了许多独到观点,在此也借机邀请业界人士参加4月22号的NFC论坛沙龙,谈论NFC在餐饮中的应用,言归正传,贾可本次在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NFC发展情况,“11年是三个商用国家,12年增加到5个,今年会增加到二十几个商用国家。”NFC在世界各地正在以可见且惊人的速度发展,而NFC的发展,他认为“公交服务和交通服务特别是在亚洲NFC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提到NFC大多数人会说终端过少,贾可认为,“NFC手机通过快速发货的迅速增长,目前我们认为不会成为后期一个NFC发展的瓶颈性的问题。”贾可本次分享的内容较多,值得细读。以下为演讲实录:
GSMA协会亚洲区市场拓展总监贾可
贾可: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在这里交流。首先介绍一下GSMA,我们是移动通信的行业协会,我们下属有超过两百个国家,有超过八百个运营商,我们董事会是由全国最大的24个运营商的CEO级别的人员组成的,同时我们也有超过两百个我们的厂家会员。简单来说除了苹果不是我们会员之外,所有大的通信厂家都是我们的会员。
我们GSMA作为一个通信协会,在NFC这一块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作相应的规范,包括手机、UICC,我们在进行规范的工作。同时我们推动行业之间的一些合作和发展,另外我们自身的一些活动和展会。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看到NFC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借用Gartenr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成熟度有萌芽期、过热期、谷底期、攀升期,基本上所有的运营商和所有的国家都有相应的非常多的测试或者说预商用的一些试验,但是真正用起来的都是在韩国从07年开始,更早的应该是做双界面卡。真正到了09年到11年的时候,业界真正商用成功的非常少,日本包括韩国、欧洲土耳其电信有一定的用户量,除此之外无论在任何国家做的预商用都是没有把用户真正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困难从手机支持性也是有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从12年开始商用速度明显加快,去年有两个比较大的商用,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新加坡,日本开始过渡到双模模式,为了支持全球的漫游。从今年来看,台湾、泰国、香港、澳大利亚都会正式商用他们的产品,香港、台湾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商用他们的产品,加拿大也会在13年正式商用它的产品。另外从欧洲情况来讲,欧洲主要几个大的运营商和大的国家,包括英国他们组成了一个泛运营商的联盟,他们会在今年下半年商用他们的产品。一些大的运营商和大的国家都会商用相应的产品。
我们简单来看从2013年来看,按照目前的计划,全球GDP排前二十的国家所有的国家都会正式商用,而不是简单的试验,都是商用自己NFC的相应产品。从这个角度来,我们可以真正认为NFC经过很多年的讨论,正式进入了一个商用的这样一个进程。
这边我们也简单讲一下几个具体国家的商用情况,从韩国来看,现在目前来看有2300万左右这样一个人群是可以作为NFC的用户。因为韩国手机和CM卡都是运营商发布的,他支持的业务也是非常多的,不是简单的支付,包括交互式的等等。从他活跃的用户来讲,韩国做的不错,整体人口是五千万,韩国能做到13%到15%这样一个活跃用户,就是经常会去使用NFC的活跃用户。
美国他之前是在盐湖城和奥斯汀展开了两个试商用,从去年十月份商用这两个城市。他也是包括了公交和支付主要是这两类业务,他里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应用,利用SmartTap技术支持支付、优惠券、会员卡三重业务的一次刷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新加坡是除去日韩亚洲第三个去年八月份商用NFC业务的国家,政府部门牵头,组成了一个联合体,包括NFC厂商,包括三大运营商,包括银行,组成了一个联合体,建成了一个联合平,依据这个平台发布相应的NFC业务。到目前基本上有差不多六个月的时间,目前用户是15000左右,这个数目也给大家一个概念,韩国大概15%,新加坡大概有五百多万人口,所以这个用户数很少,不到千分之三。这个原因差别在哪里,我后面也会提到。
我们之前谈到所有的商用基本上主流的一个应用都是基于SIM的NFC,跨手机和运营商的可携带性,创造一个开放的竞争环境。SIM安全级别很高,它有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假设我的手机丢掉了,你可以打电话运营商,把这张卡挂失了,可以办理一张新的卡,你的卡通常不是单一应用,可能有银行卡,有公交卡,比如我有四张卡,我要打给四个公司挂失,这个对于用户的体验不太好,第二还是很明显的问题,这个不是一个相对统一的生态系统。因为你一个银行的用户不只是只用一个型号的手机,怎么能做到一个统一的用户体验,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快速增长的NFC手机发货量,为什么NFC以前发展不起来?就是NFC手机可用性非常差。我这边也不做一个太长期的预测,我们看11年和12年的量,增长是超过100%的增长,11年大概有四千万台手机,到了12年我看了几个报告,都是差不多一亿台手机,这个表示全球有15%的智能手机已经是NFC手机了。随着这些高端手机先进厂家引领,包括现在从国内来看,小米、OPPO把NFC也作为他们的高配。这个量到14年可能就达到5个亿的手机量。现在基本上的高端机除了苹果之外都是支持NFC这样一个功能,现在在市面上量产的有180款手机是支持NFC相关的功能。可能到目前这个时间点,我可以听到一些运营商还是会反对NFC,但是从大部分听到的消息来说,运营商特别之前接触聊的情况来看,甚至在12年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很多运营商觉得从长期来看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韩国从10年底是正式发布了基于NFC手机的NFC业务,它的用户是达到13%到15%这样一个量。为什么韩国和新加坡会有这么大一个差别呢?其中一个原因,新加坡目前是不支持公交应用的,虽然支持公交卡,但是只能用于在商店类似于一卡通,在商店去购买商品,而无法应用它的地铁和其他应用,这是它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NFC大家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它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标准、手机攻克了这些难题,我相信进入商用阶段会有一些新的问题。第一用户教育和推广的问题,大部分用户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NFC,而且很多人,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NFC是不安全。同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使用NFC这样一个业务,同时在商户角度,包括我们从韩国调研的结果来看,其实韩国最大的一个问题之一就是收银员不知道怎么用NFC进行支付,你如果拿手机去支付的话,收银员很不耐烦的告诉你就用银行卡或者现金就好了,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非接支付,这变成NFC推广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人用的话,技术在那里,设备在那里,手机在那里,并没有用的。有几个工作是需要做的,第一个是统一的标识,这三个标识都代表了NFC,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大家可以想象WIFI、蓝牙,都有一个标识代表WIFI,代表蓝牙,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识代表NFC。左边这个是用于手机端的标识,右边是用在POS机等接收端的标识,我们相信如果有统一的标识,就像我刚才提到蓝牙和WIFI的例子,会帮助用户更好的去理解。
第二点,这个对于NFC很多业界会是很痛苦的,你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像国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包括国外的运营商,或者银行卡组织也好,你必须要花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这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期望用户会主动的自学NFC,你必须要花大量的金钱去做相关的工作。
我们认为支付业务还是NFC发展的一个关键业务,也是一个核心的业务,因为它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有明确的客户需求。但是各类非支付类的业务,包括大家可能在网上看到很多比如P2P的名片交换,比如现在很多智能手机上面手机背对背文件传输,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商业模式不明确。但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他对拉动用户的兴趣,对用户教育的角度来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包括支付这个生态圈里面,包括手机公司,整个生态系统,应该去大力推广和倡导非支付类的,特别具有交互性一系列的业务。
这边是看到韩国它的一卡通的一个用户增长,从09年发布业务,09年一年他就做到了一百万这样一个用户,也就是大概韩国2%这样一个人群。我刚才讲到新加坡没有公交,六个月做了千分之三,这个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们认为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公交业务会是NFC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第一它是一个非常显性的用户需求,因为亚洲是城市化程度很高的一个国家,公交是大众爱用而且必须用的一个业务。而且非接卡支付的用户习惯已经是大家接受度非常高的了,特别像在香港包括台湾公交卡用于非公交业务,大家接受度非常高。从一张卡转换到一个手机,这个转换是比较容易的。另外一块,对于公交或者交通公司来看,这个业务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一降低你的成本,第二拥有一个丰富的用户互动的体验,比如刚才捷德的同事也讲到了他们德国铁路这样一个应用,类似于你的在线订票或者在线查时间,结合你的NFC支付入场或者入车站,一系列完全可以大规模设计的这样一些用户体验,能大大加强你在用户满意度这方面的工作。另外一块你原来刷卡可能就是简单的纯粹支付,这块你可以把增值业务,比如像国内铁路也准备做相应的用户积分这样一个计划,你可以把你的用户积分计划可以很好的通过手机整合到用户体验里面。
我们认为公交服务和交通服务特别是在亚洲NFC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这块目前来看,公交公司在移动支付这块参与还是相对比较少一些,更多和运营商包括银行更紧密的合作和结合。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关于商圈或者商家这边,这是传统的NFC比较简化的一个生态系统图,包括金融的生态系统,收单行、发卡行包括NFC的芯片厂家,还有商家本身,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是基于NFC的生态系统,它提供的服务只是支付。但是我认为如果纯粹一个支付并不能很好的去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或者兴趣。因为客户可以用现金,可以用磁条卡,可以用芯片卡都可以替代,和刷一下手机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这边提到一个概念,基于用户的一个NFC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呢?这边加入了两个东西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是优惠券的生态系统,第二个就是移动广告的生态系统。简单来说,这时候你不光能进行支付,你也可以在你支付的同时利用你的优惠券去做一定的扣减,你也可以在你的会员卡进行积分,同时可以做移动广告,无论是从用户的角度或者从商家的角度,是开放了一个很大的空间,真正把人机互动这样一个能力充分开放出来。一方面用户来讲,我可能会有更好的一些折扣,可以有真正的实惠。对于商家来讲,他可以通过一些折扣或者和产品相结合的广告,能够真正吸引到最终用户去购买你的产品。比如在韩国是一个基于超市的手机系统,它可以很好的把广告和你的产品功能信息以及你的购物体验良好的结合在一起,用户是比较喜欢这样形式的一种广告。这里面不光光是优惠券或者会员卡或者广告,我认为优惠券、会员服务包括广告针对商家来说三个最重要的三个业务,能够很好的和移动支付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这块业界整体进展比较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用户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地方你要去做优惠券和会员卡支付要触碰三次,这块我们认为还是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坐下来探讨,不一定是全球通用的一个标准,但是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操作,第二个要给用户一个相对统一的体验,无论是你这个用户在哪个国家,我怎么去使用手机来获得优惠券,获得会员服务,会是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方便的体验。
我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发言,NFC是2002年发明的,经过十年,现在真正进入商用这样一个阶段。从11年是三个商用国家,12年增加到5个,今年会增加到二十几个商用国家,是商用快速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些商用案例里面,把SIM卡作为SE是一个主流的模式。NFC手机通过快速发货的迅速增长,目前我们认为不会成为后期一个NFC发展的瓶颈性的问题。但是虽然进入商用,但才是刚刚进入,需要慢慢培育和培养这个市场。培育培养这个市场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就是用户体验和推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需要多方面去加大在这个推广和宣传上面的投资。这边提到一点就是小米以前发布手机,把NFC作为一个很好的亮点做广告,在微博上引起一个比较大的震撼。我觉得这个是传统在NFC业界一些业者应该去反思的一个问题,你现在去宣传NFC,绝对对你品牌是一个好的塑造。但是我们看看小米基本上不太懂NFC,包括联通推出来的近场支付这个功能,我们在网上看不到任何的宣传视频。我们现在看不到任何银联或者移动的宣传视频,现在大家都在规模推出这个商用产品,应该大力宣传,这绝对是对你品牌的一个亮点一个提升。另外非支付类的应用也是吸引大众,教育大众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特别在亚洲来讲,交通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应用,能大力拉动NFC的发展。
支付不是NFC的全部,它会是一个核心的业务,但是围绕这个核心业务,我们认为一系列增值服务会真正吸引到用户,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充分利用手机这种人机交互的能力,给用户提供一个区别于卡和现金不同的更好的消费体验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15/4/24 10:34:26
- 移动支付网 | 2015/4/22 18:18:16
- 移动支付网 | 2015/4/22 17:54:09
- 移动支付网 | 2015/4/22 17:12:06
- 移动支付网 | 2015/4/22 16:40:47
- C114中国通信网 | 2015/4/22 11:42:06
- C114中国通信网 | 2015/4/22 11:18:06
- 移动支付网 | 2015/4/17 17:38:27
- 移动支付网 | 2015/4/8 15:36:14
- 移动支付网 | 2015/3/14 16:34:34
- 移动支付网 | 2021/4/12 15:13:31
- 199IT | 2021/4/1 14:43:58
- 移动支付网 | 2020/12/31 10:02:42
- 移动支付网 | 2020/12/31 9:51:25
- 移动支付网 | 2020/4/24 14: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