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副行长李振江: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2014/6/24 9:41:57

  2014年金家岭财富论坛6月21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举行,此次论坛以“金融服务经济,财富创造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环球时报社等主要支持。在21日的论坛上,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发表了讲话,内容如下:

  非常高兴参加金家岭财富论坛。这个论坛是关于互联网和财富管理的,这是非常热的话题,刚才两位嘉宾做了很好的介绍,我结合农行的工作谈谈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什么?大家知道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各种产品式百花齐放。互联网理财产品规模超过50000亿,P2P借贷超过1000亿,小贷接近2000亿,第三方移动支付金额达1.3万亿,同比增长800%。2014年一季度,互联网理财客户超过1亿,募集资金超过5500亿,P2P借贷规模达到640亿。

  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互联网金融到目前没有完整的定义,金融为体,互联网为用,达到了共识。从融和通的角度看,第一,大数据对互联网产生了影响。大幅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融资过程变得透明,第二是显著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使得资金流通更加高效。

  互联网金融产生“三个变”,第一个参与主体更加多样,二是客户结构更加完整,三是服务属性更加突出。

  金融业有“三个不变”,刚才史美伦女士谈到这个问题,第一是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没有改变,传统金融还是围绕客户在开展服务。第二是金融服务的契约精神没有改变,金融本身是资金的流通,对契约精神是金融赖以存在的基础。金融监管就是要保证金融约束的实现。第三是金融固有的风险没有消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风险识别和缓释手段。我感觉到这“三个变”和“三个不变”,是我个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

  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的机遇?我们作为银行来说,如何应用这样的手段,我们银行业处在快速变革的时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加快这种变革,显著的提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尊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客户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找出发展的着力点是各大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

  互联网金融主要从融资支付两个方面入手,将互联网与金融有机结合起来,为金融改革服务,为实体经济做出贡献。

  有那么几个变化,第一,从单一服务向多样服务发展。在实现数据价值的升华,最后为用户提供理财、投融资等服务。第二,从坐商到行商的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我们看到大城市银行网点客户从熙熙攘攘变为门可罗雀,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客户营销模式。通过数据的挖掘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变被动为主动营销。第三,打破传统的客户营销定位,从面向精英转变到面向草根。银行必须转过头重新重视长期客户,通过大数据和模型创新完全可以防范风险模式,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客户有重要价值。

  简单说一下农行在干什么,我们对互联网发展是高度关注,我们成立专门机构从事互联网发展。研发了互联网用户和实体经济的服务平台——磐云平台,专注资金的“融”和“通”。在线上、线下联动领域,建立移动金融开放平台,构建移动金融服务的基础体系,探索移动端的支付应用解决方案,专注资金的“通”。垂直化云服务领域,通过提供“三农垂直电商云服务”的方式,提升资金融通的渗透力的可行性,专注渗透能力和资金融通的数据积累。

  以上是我个人的交流与思考。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