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NFC支付 Google替苹果铺了4年路
2016/2/23 9:09:12

  Nexus S 是 2010 年末发布的。从它开始,每一代 Nexus 系列手机都加入了 NFC 芯片,包括后来的 Galaxy Nexus(2011)、Nexus 4(2012)、Nexus 5(2013)、Nexus 6(2014)、Nexus 5X 和 6P(2015)。最初,Google 基于 NFC 芯片开发的功能是两台手机“碰一碰”交换数据,但因为速度的限制,只能用来分享联系人等小数据。后来,NFC 变成了触发器,负责两部手机碰一碰“握手”的过程,再用蓝牙传输照片和视频这样的大数据。这项功能被称为 Android Beam,曾经引人瞩目,后来逐渐被忘记。

  一、NFC 能做很多事,苹果只用它模拟银行卡

  首部 NFC 手机发布后的第二年,Google Wallet 业务上线了。一部来自特定运营商的 Nexus S 手机,绑定特定银行的信用卡,在这家银行的支持“闪付”的极少数POS机上,可以体验到 NFC 支付的便捷。就像如今的 Apple Pay 一样,只不过早了五年。

  从现在的视角看,Google Wallet 是与支付宝类似的业务,可以绑定银行卡,也可以转账提现。可惜 Google 没有自己的淘宝网,必须用到 Google Wallet 的场景非常有限。再加上 NFC 支付所依赖的POS机等环境条件也不成熟,没法给用户带来足够便利,所以 Google Wallet 存在感很弱。

  2014 年 9 月,内置 NFC 芯片的 iPhone 6 发布,随之而来的还有 Apple Pay 支付功能。怎么在错综复杂的银行利益关系中找到平衡,给用户带来最佳价值,苹果给 Google 上了一课。2015 年 5 月的 I/O 开发者大会,Google Wallet 中的“Apple Pay”功能被提取出来,做成了单独的应用,起名字“ Android Pay ”。

  苹果给 Google 上的这一课,叫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二、Wallet 能做很多事,苹果只用它装卡

  有一段时间,我的 Nexus S 手机总是在屁兜里发出有规律的异响,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是因为手机跟公交卡放在一起的缘故。Nexus S 视图读取公交车的信息,因为兼容性的原因,成功率不高,所以总是发出异响。后来,我把 NFC 关了,世界清静了。

  大言不惭地说,我还曾经给女友买过一台 Nexus S。有一天心血来潮,我们想体验下神奇的 Android Beam,让两只手机背贴着背,等到照片从我的手机上嗖一声传到她的手机上。结果什么都没有,为了传一张照片,需要在照片分享选项里选择 Android Beam 才行,有这功夫,微信早传过去了。

  NFC 近场通信技术,听起来就牛X哄哄的技术,苹果不允许它传输其他数据,也没在 iPhone 里提供任何开关,只能搭配专门的安全芯片用于 Apple Pay。而且,不能作为读卡器使用,只能用来模拟银行卡。

  什么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三、手机支付震耳欲聋,苹果只能“刷卡”

  讲真,哪家互联网公司做 Wallet(电子钱包),实际上都是想帮你管钱。从国内的情况看,支付宝、微信,都是这样。一方面,银行对此自然是有戒心的,所以你看到“限额”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人们也不需要那边多帮着管钱的 Wallet 服务。

  苹果算不上纯互联网公司,它的 Wallet 居然只能装卡,称为卡包比钱包更合适,所有的交易走的都是银行通道,绝对不会绕开。没有余额,也不能转账,就是这么纯粹。

  什么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小区楼下的城乡结合部超市,我已经用过好几次 Apple Pay 了。收银员问我怎么付款,每次我都说“刷卡”,然后用 iPhone 碰一下贴着“Quick Pass(闪付)”标志的POS机付款。我不能说手机支付,因为收银员会以为我是微信或支付宝付款,我也不能说是“闪付”,因为虽然POS机上贴着 Quick Pass 的标志,但收银员未必知道闪付是怎么回事。

  Apple Pay 的这种刷手机的方式,跟以前刷卡最大的区别是,以前卡要交给收银员来刷,现在不用交给收银员。除此之外,商家根本不需要知道什么 Apple Pay,用户只要看到 POS 机上贴着闪付标志,直接拿出手机当卡用就行,其余的流程也一模一样。

  什么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Apple Pay 是典型的苹果式产品。it just works。对于到店支付来说,有了NFC+安全芯片+指纹这样的绝妙搭配,掏出银行卡的次数势必会减少;对于应用内支付来说,有了 iPhone 原生的指纹支付服务,微信、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也要小心了。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