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 RCC成为手机支付国家标准 默默无闻的它路在何方?
佘云峰移动支付网2017/5/22 8:54:17

5月18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11号],以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技术”)为主,自主创新研发的基于2.45GHz RCC(限域通信)手机支付相关技术,正式成为手机支付国家标准,实施日期为2017年12月1日。

如今再提起2.45GHz RCC(下简称2.4G)或许不是移动支付领域的老兵还不一定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技术!那么2.4G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为何已经成为国家标准了还一直默默无闻?此番成为国标又有何意义?

2.4G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4G”写得完整是2.45GHz,是个通信频段,一直以来与其针锋相对的是13.56MHz,2012年国内的移动支付标准已经确定为13.56MHz,国内的交通卡、银行卡大多都是基于该标准,和13.56MHz的近距离通信不同的是2.4G可以实现近距离10cm以内、中距离50cm以内、远距离10m左右等多个距离区间的控制,我们经常使用的WiFi、蓝牙则是属于2.4G频段。

2.45GHz RCC(限域通信)手机支付特指在10cm以内、基于该种通信频段实现的移动支付技术,而国民技术则是该技术的主要代表企业。

2.4G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非常简单,就是更换一张具备2.4G功能的SIM卡,然后手机就能够在10cm以内进行快速的非接移动支付。而2.4G的核心特点就是其信号穿透能力非常强,保证了射频信号能够有效地穿透手机金属外壳达到身份认证和支付的目的,这一点也是优秀于NFC等13.56MHz频段的根本。NFC目前由于标准不一,天线设计、手机与终端适配问题,让其体验参差不齐,2.4G则省去了手机NFC天线设计和兼容性适配的麻烦。

2.4G为何默默无闻?

早在2015年,工信部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手机支付基于2.45GHz RCC(限域通信)技术的非接触式读写器终端技术要求》等8项通信行业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报批公示。时至今日,RCC技术正式成为国家标准,然而从银联为主导的云闪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主导的扫码支付两分天下以后,2.4G移动支付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好久了,原因为何?小编也是找了几个大大小小的原因,不一定准确深入,仅供参考。

首先是主导权问题,产业链过于单一。众所周知,NFC一直以来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链过于复杂,参与角色太多,然而在小编看来这其实不是主要NFC不火的主要原因,相反2.4G的前期主导权主要掌握在运营商手中,除了技术提供方之外没有其它产业链角色加入其中,导致市场潜力有限,玩法过于单一自然没人愿意一起推动了,单单靠着国企资源、政策背景无法维持长久的市场推广。

其次就是市场问题了,原因很简单,扫码支付太强大,NFC也不是对手,更别说2.4G了,消费者愿意使用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最后终端改造和成本问题,目前国内的交通支付终端、POS机等都采用的13.56MHz频段,要全面普及2.4G意味着所有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改造,成本可想而知,并且据小编了解很早以前的2.4G SIM卡价格也并不便宜。

另外,2.4G的移动支付方案本质是将手机模拟成一张卡,缺少NFC P2P和读写功能的交互属性,如此在功能应用拓展上失去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用NFC手机读取公交卡余额、给公交卡充值等。另外,移动支付的安全近年来成为了重点,尤其是在金融领域。2.4G属于公开频段,尽管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安全加密,甚至可以通过蓝牙访问到SIM卡里的安全芯片,这一定程度上又回到了最初的原因,SE被单一的运营商主导始终不利于产业链合作推广。

2.4G路在何方?

尽管2.45GHz RCC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空间微乎其微,但是此次成为国家标准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值得肯定。

对于此次RCC技术成为国标,国民技术方面也表示,“由于近年来诸多新兴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对RCC技术已形成挑战。RCC技术需要发挥差异化技术优势,拓展移动支付市场,并努力进入网络身份可信等更广泛领域的市场。”

言下之意也非常明显,目前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激烈,连银联都开始拓展二维码支付了,NFC依然疲于奔命,RCC技术需要发挥自己的差异化技术优势,向其它领域发展,比如网络身份认证。

因此,在小编看来2.4G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前景已经几乎没有了,对此业内也是心照不宣的事,而网络身份可信可能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领域,具体是怎样的应用场景小编只能自己脑洞——难道是将手机作为蓝牙盾,通过2.4G和蓝牙进行线上线下的身份认证?另外其它闭环场景下的身份识别、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或许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移动网络和二维码如此强大的现在,市场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以上这些场景似乎NFC也都可以实现哦!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