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工、农、中三大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探索
2018/2/8 11:13:18

一、中国工商银行:物联网技术是植根互联网的重要抓手

中国工商银行发言人表示,现在整个金融服务朝着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为了应对“三化”的趋势,工商银行未来必须要打造“发展的核心理念、优质服务供给的能力,洞察分析、快速响应创新发展的能力,风险控制等的能力”。为了形成这些能力,工商银行采取了三个方向为主要的抓手:

第一个从2014年开始我们推进实施IP效率转型,将原有的大核心为核心的系统,向未来主机核心加开放平台的双核心转变。

二是内部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方面做出相应的适应和挑战。到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2017年先期投入300人的规模从事研究工作,未来三年预计投入500名专职人员从事相应的创新应用研发。研发方向包括企业级的应用,包括所谓的分布式技术,大数据跟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生物识别,区块链和量子通讯。上述这些集群技术,工商银行内部进行了相应一些应用试点。

三是进行了人工智能、图计算、GPU、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验证的工作。2017年工商银行新吸纳一个团队开展前瞻性的拟态防御的构造,以在金融安全方面能够更好满足实际需求。

在具体的技术研发和验证工作方面,中国工商银行发言人介绍到:

第一是分布式技术体系。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对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构建等等打造了一些技术平台,通过这些技术平台可以快速向产品线或者是在研发过程提供分布式技术支持。在大数据方面,工商银行打造了‘两库一平台’为核心架构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即所谓结构化数据,就是数据仓库;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图片视频、音频文档,所谓集团的信息库;另外,行内构建了五个流数据平台。

例如,在客户营销场景中,通过客户画像可以为客户提供比较精准的服务推荐;同时在风控领域发挥了作用。云计算方面,将努力建设Iass跟Pass的平台,其中Iass也做了落地,现在有万级容器的规模,但跟阿里公有云比还是要弱一些。

在业务应用方面,工商银行也做了相应的探索:

消费互联网金融领域比较被动,还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探索。如果银行去植根到所谓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抓手。某种技术跟工业、农业、商业等消费领域进行融合集成,可以加速相应的信息的交换、融合。同时风险防控应该有更好的措施和手段。此外,行内信用卡分期、车押贷款、车辆管理还是松散,在2018年继续深入扩大物联网应用。

区块链方面,工商银行打造了自主的区块链平台,申请了十一项专利。两个试点包括:贵州拆迁款记录,雄安新区智慧森林的建设。因为其实用的比较简单,就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保证整个交易过程资金划归过程都是可回溯的。

二、中国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助力“三农”金融服务转型

第一部分是和大家一起看一下三农金融服务的机遇和挑战。第二部分是农行前期探索与实践。第三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惠农E通。最后未来的展望与愿景。

据了解,中国农业银行发言人表示,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农村网络环境大幅度提升,农村人口结构和收入都在持续优化,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重大的一个挑战和问题——三农地区获客成本比较高,而且利润很低,服务可获得性非常差,信用体系不完善。基于这样一个,怎样面对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金融科技是我们最好的切入点。

中国农业银行通过多年的总结、实践,探索出来的互联网三农金融服务有以下五个模式:

第一就是电商加涉农,第二是商业银行线上化服务,第三是以农业的龙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加在线金融的模式。第四是以农产品交易市场加供应链金融。最后是P2P、众筹。

相应的,农业银行形成了「三大平台五大产品线」的长期战略。三大平台分别是社交生活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五大产品体系就是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等。

2017的金融科技创新和试点方面,农业银行称内部做了大量的前期探索:

1、以区块链为例,区块链部分搭建了农行区块链技术平台,支持整个雄安新区拆迁款的补偿和发放;

2、移动互联方面与农行安全支付体系结合,推进三农服务的移动化。

3、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和百度联手构建了一个「金融大脑」,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安全边界的刷脸服务,提供了语音导航。其中,中国农业银行2015年将智能客服用到了三农领域,今天对人工的转流率、分流率已经超过60%。

4、大数据方面,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数据网贷等现代产品,每月7000万的用户推送精准的营销信息。

5、云计算方面我,中国农业银行是和华为开展的联合创新,建设了新一代的基础架构云计算的平台。

中国农业银行一号工程:惠农E通平台

惠农E通平台,是中国农业银行一号工程,主要以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在此平台上,又有三大产品线,分别是惠农E贷、惠农E付、惠农E商,每个产品下有五个子产品,共同支撑着惠农E通平台。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该平台实际的生产场景就是生产+流通,包括生产、库存、配送、订单,实现农产品的进程和工业品的下乡,同时把中国农业银行的服务,包括电商服务和传统的金融服务融合到管家服务中,即把供销层的关系,和金融服务结合在一起,有场景有服务,有流量,形成生态闭环。

未来的展望和愿景,无论是服务三农还是服务城乡,实际上永远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说这些后续的创造,还是依赖于整个农业银行金融科技具体的应用和实践。

三、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中国银行金融技术创新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发言人介绍称,中国银行于2016年8月份成立了金融技术创新办公室,主要面向一个痛点——解决现在整个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激进这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的问题。中国银行方面介绍称,该行做人工智能的尝试,选取的角度和同业的想法不太一样。

首先,生物识别、智能客服等采用外包形式完成。而对于涉及数据等强监管的场景,办公室希望在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外界合作实现自主研发。

具体来说,中国银行目前希望自主研发的应用,集中在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比如SWIFT分报。这个场景中国银行现在应用在运营方面,就是运营的智能化。这个场景为什么自己做的?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客户信息,这些受到强监管。

第二部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金融市场的初步探索,比如基金风格模型、稳健风格模型等。“做这些模型的时候涉及到大量的业务知识产权,所以这一类工作我们很难通过引进合作的方式去做。”据介绍,这个场景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主要在基准生成模块,回看市场的信息,给出未来的一个交易方向和交易强度的建议。

当然,在用户画像识别、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领域,中国银行都在进行相应的研发与应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办公室发言人表示,“未来我们觉得银行对客户提供的服务就是一个被客户领养的AI,AI每天和你在一起,不断学习客户的喜好,学习客户的整个情况,以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银行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这样AI未必是长成一个人或者是什么样的东西,它可以在你手机里,也可以在你车里,可以在各个使用的,这些背后就是银行通过自己内部强大的运营能力来给它提供服务支持。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愿景。”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