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众多金融企业正在全面部署2020年战略规划,其中产业金融将成为重要的盈利增长点。目前,金融科技企业对于个人客群开发的竞争格局已定,后进入者只能从“下沉市场”探索机遇。同时,受到人口红利消逝、获客成本抬升等因素影响,业界将关注焦点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迈进,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开拓B端金融的重要切入点。
五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银行战略制定,每隔五年、十年均会迎来巨变。民营银行到达五周年的关键时刻,需全面复盘取得的成就与教训,并且它产生的“鲶鱼效应”,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何种改变。尤其是在科技人员投入方面,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的差距十分惊人,彰显其互联网基因。
头部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0%。目前,新网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最高,高达70%。其次是亿联银行,占比为65%,此后是微众银行的54%。而网商银行最新披露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科技人员占比为53.05%,可见这些头部民营银行的科技类员工占比均超过50%;
六家民营银行科技员工数量过百。统计发现,微众银行2019年最新披露数据显示,科技人数高达1080人,其余五家分别是新网银行243人、网商银行200人、富民银行196人、亿联银行185人、华瑞银行128人。其中,网商银行最新披露时间为2017年,预计目前实际的科技人数会超过新网银行,并且微众银行超过千人均为科技人员,处于业界绝对领先地位;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民营银行招募的科技人才,主要来源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与IT公司等三类机构。在培育方式上,不断优化改良其晋升与职业发展路径。
正文:
从2014年12月微众银行开业算起,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经迎来了“民营银行五周年”。这种全新业态由试点走向成熟,并具有浓烈的互联网基因,未来监管层将批设更多的民营银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零壹智库基于长期对各家民营银行的跟踪研究成果,将从科技人才投入、用户体验优化、品牌建设、战略协同以及普惠金融服务等多视角切入,全方位观察我国民营银行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变迁。
本文作为五周年盘点的第一篇,选取民营银行科技人才占比这一维度,剖析过去五年各家的科技投入情况,从而观察哪家银行的科技实力最强。我们发现,科技人员数量最多的是微众银行,目前已超过1000人。同时,在科技人员占比方面,披露具体数据的10家民营银行均达到25%以上,前三名分别是新网银行70%、亿联银行65%以及微众银行54%。科技队伍代表了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业界已形成头部效应,行业分化明显,IT人才的招募与培养体系建设成为聚焦点。
1.民营系成长史:危机中诞生,孕育不平凡
将时间定格在2019年12月31日,尽管距离这一天仍差几日,但业界已经提前复盘民营银行走过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每一家民营银行而言,“五周年”一词都带有不同的含义,事实上从下表可以看出,真正迎来5年发展历程的,仅有第一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
表1:18家商业银行开业时间与成立年限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说明:为每家民营银行的成立年限,从开业时间统计至2019年12月底,按照月份统计至小数点后两位,便于对比统计。
可以看出,民营银行成立年限在2-4年之间的,占据了绝大多数。2019年结束后,并非是这些银行的“五周年”,但也预示着它们将在2020年迈进下一个篇章。正如民营银行“以科技变革金融、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的设立初衷,它的诞生是在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亟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经历过去几年的持续探索,使我国形成了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并带来“鲶鱼效应”,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2.五年扩员变迁:团队由小变大,分化差距明显
民营银行的最大特征在于科技投入大,可称为互联网科技企业。与传统银行相比,在科技人员占比上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在我国已开业的18家民营银行之中,很少有直接在年报中披露具体科技人员投入情况,而是通过公开论坛、中高管对外演讲等方式,对外披露相关的科技占比数据。
总体来看,民营银行已逐步形成头部效应,并且后起之秀借助股东优势,在行业中的科技实力排名逐步提升,譬如新网银行、亿联银行等,行业分化差距日渐拉大。
(一)民营银行有关科技人员数据的披露情况
据零壹智库统计,10家民营银行公布了科技人员数量与占比情况,另外未指明具体数据的8家银行分别是: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安徽新安银行、武汉众邦银行、江苏苏宁银行、梅州客商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其中,温州民商银行与天津金城银行是首批试点设立的民营银行,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成果却很少对外披露。
同时,3家民营银行并未在官网披露年报,表现出对外品牌宣传与合规经营的缺陷:一是安徽新安银行,仅有审计报告,并且未显示在官网;二是苏宁银行,下图展示了该行官网中的年报下载地址,但却显示地址错误;三是江西裕民银行,由于2019年9月份刚刚开业,因此尚未披露财报则属于正常情况。
图1:苏宁银行官网展示的年报下载界面
资料来源:苏宁银行官网
(二)科技人员数量与占比的测算逻辑
测算各家民营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我们首先确定了下述测算公式:
科技人员占比=科技岗位人数/全行总人数×100%
截至2019年末,各家民营银行对于科技人员的投入情况,缺乏统一的披露口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每家对于科技岗位的类型划分标准不一,有些划归在信息科技部,有些则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并且涉及与第三方合作的外包人员;第二,每家披露时间不同,由于年报中较少披露科技人员具体情况,因此我们选取了最新披露的科技人员比例,并结合年报中的人员总数,测算出具体科技岗位人数。
鉴于上述原因,零壹智库基于数据可得性,估算了10家民营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与占比情况。考虑到各家的数据披露时点有所差异,本报告所列数据仅作为大致测算结果,并未精准测量到2019年末的科技人员最新情况,与各银行实际数据会存在一定差异。
(三)科技人员PK:微众银行超千人,新网银行占比高达70%
从10家民营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来看,最高是微众银行的1080人。由于该行年报未披露全行员工总数,因此基于其2017年披露总人数超过2000人、且2019年科技工作相关人员占比为54%,进行综合测算。同时,排在后两名的是新网银行243人与网商银行200人,其中网商银行披露的是2017年成绩单数据,具体数据会稍显滞后。
此外,科技人员不足100人的有4家银行,即福建华通银行74人、辽宁振兴银行68人、山东威海蓝海银行66人、北京中关村银行35人。除了辽宁振兴银行披露的是2019年数据外,其余三家均为2018年科技人员数量情况。
图2:各家民营银行科技人员规模对比(截至最新披露数据)
资料来源:民营银行披露数据,零壹智库
说明:
1、各家银行的科技人员总数选取最新披露时间点,其中:网商银行披露时间为2017年,微众银行、辽宁振兴银行与吉林亿联银行为2019年,其余6家银行为2018年;
2、4家银行未列明科技人员总数,根据披露的科技人员占比,对于科技人数进行估算得出。
从科技人员占比来看,民营银行之中最高的是新网银行,该行在2019年8月披露其科技人员占比高达70%。同时,科技人员占比最低的是中关村银行,该行在2018年报中指出信息技术类员工35人,按照这一统计口径,科技人员占比为25.93%。
图3:各家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统计(截至最新披露数据)
资料来源:民营银行披露数据,零壹智库
说明:各家银行的披露时间有所差异,网商银行披露时间为2017年,上海华瑞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以及山东威海蓝海银行为2018年,其余5家银行为2019年。
对比传统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此前我们在《上市银行科技人员规模对比》文章中统计测算,多数上市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仅为10%左右,与新网银行的70%相比较,呈现出明显的差距。
3.科技人才PK:10家民营银行探索创新的实践范本
从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开业算起,2014年12月至今,陆续成立的各家民营银行均不断探索着适合自身基因的科技人才战略。如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各家科技人才PK成果,其背后是经过缜密战略部署的科技人才引入与培养规划。在民营银行五周年的时点,零壹智库梳理了十家银行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以供同业借鉴学习。
(一)微众银行
2017年7月,微众银行员工人数在2000人左右,IT部门的员工占比达到了57%,后台管理人员占比6%,业务及支持人员占比37%。大概2/3员工从事IT工作,可认定为一家科技公司。此后在2019年7月,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目前有54%的员工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不含风险、运营等领域,但这些领域岗位人员也参与数据分析工作。
同时,微众银行透露:每一科技部门都加上了产品二字,即使是负责基础架构的团队,也命名为基础架构产品部。在科技团队划分上,按照存款、贷款等业务分别设置,并配备相应的科技产品经理。此外,我们注意到,尽管微众银行在年报中未披露全行人数情况,但提出了下述科技人才引入与培养路径:
一是聚焦战略性人才储备,全年共引进人才684人,重点引进关键领域人才并组建了AI团队。
二是成立微众银行-深圳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推动金融科技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是推动员工职级发展体系落地,积极开展专业职级晋升,全年共计晋升643人次,首次将专业答辩引入技术人才晋升。
四是持续优化“新人培养”、“职业培养”和“领导力培养”三大培养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赋能需求。
五是持续优化人才激励与保留机制,升级以“员工保障”、“员工关怀”及“员工救助”为一体的全面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在住房保障、应急救助、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员工给予充分关怀。
(二)上海华瑞银行
据2018年年报,风险内控59人,占比14%;信息科技128人,占比30%。鉴于风控岗位并非全部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因此将科技人员统计口径定为IT人员的128人。
(三)浙江网商银行
2015年6月,阿里云相关人士表示,当前300多员工的网商银行当中,三分之二的人员是科技人员,从事数据建模等工作。此后在2018年7月,网商银行公布了2017年成绩单,并表示400多名员工中,服务线下小微商户的线下运营员工仅仅只有20人,而风控技术人员近200人。
(四)重庆富民银行
2018年报披露,该行金融科技岗位167人,人数占比为40%;大数据风控岗位29人,人数占比为7%。综合来看,两类岗位的人数合计占比为47%。
(五)新网银行
2018年10月,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提出,70%人员是数学科学家,同时还包括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人工智能专家、反欺诈专家等岗位。此后在2019年8月,该行提出科技人数每年增速都在50%以上。
实际上,除了科技部外,风险部等部门也有不少科技人员。另外,新网银行和外部科技力量也有很多合作,目前外包人员约有350人,加上这部分外包人员,科技人员比例占到全行总人数的70%左右。
(六)福建华通银行
2018年报披露,按照信息科技部74人进行统计,科技人员占比为37.76%。
(七)北京中关村银行
2018年报披露,该行信息技术类岗位人数为35人。按照这一统计口径,科技人员占比为25.93%。
(八)山东威海蓝海银行
2018年报披露,该行科技、风控人员66人。由于没有单独披露风控人员,因此将两类岗位均纳入科技类岗位。按照这一口径统计,科技人员占比为37.93%。
(九)辽宁振兴银行
2019年8月,该行提出在校园招聘方面,面向海内外招聘科技金融管培生,涉及开发、测试、产品、大数据、数据建模、数字运营等方向。进入2019年6月,该行又启动了“寻找科技之星”暑期实习生招募计划,面向2020届毕业生招募科技实习生、风控实习生、产品实习生。截至2019年6月末,在振兴银行人才类别中,金融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占比30%,目前基本不再招聘传统银行类岗位,而是以科技为导向进行人力布局。
截至2019年9月末,振兴银行的科技人员已同比增长6倍以上,自有加外包科技人员170多人。从人才结构看,行编的科技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已超过40%。而根据规划,未来这一比例还将被进一步推升至60%以上。
(十)吉林亿联银行
2017年12月,该行IT人员占比就已经超过了50%。此后在2019年9月,亿联银行助理CIO兼科技运维部总经理李树峰表示,目前全行整个科技加风险人员占全行人数的65%。
4.科技人员来源:三大招聘渠道构建多元化人才体系
从民营银行招募科技人员的需求偏好来看,主要看重应聘者是否具备三方面的从业经验,即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与IT公司。尤其是员工是否具备数据分析、建模型的能力,这一点比拥有金融业务经验更重要。各家民营银行对于IT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并为其制定完整的晋升与职业发展路径。
在18家已开业的民营银行之中,多家均曾先后引进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但在企业文化融入、发展理念上,仍会出现较大偏差。因此,近两年民营银行更注重校园招聘,寻求从内部培育适合互联网基因的科技人才队伍,并形成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路径。
互联网公司的最大特点是扁平化组织架构,对于产品与系统功能的快速迭代、升级极为重视,并且多家民营银行的员工平均年龄均在30岁上下,团队年轻化特征十分明显,不断扩充掌握前沿科技的新生力量,从而构建出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多元化人才体系。
5.结束语
科技让金融更普惠,这一理念驱动民营银行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首的头部平台,科技人员在全行总人数之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尤其是微众银行,科技人员规模已超过1000人,在业界遥遥领先。同时,从科技人员占比上,新网银行的70%、亿联银行的65%也已经超越了微众银行,展现出互联网公司的科技化基因属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国民营银行在第一个“五周年”,对于科技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已经由试水走向成熟。下一个“五周年”,各家民营银行将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使科技团队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更大、风控能力更强。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5/17 14:35:36
- 移动支付网 | 2020/12/17 11:00:30
- 移动支付网 | 2020/9/14 9:38:03
- 中证网 | 2020/4/16 11:58:28
- 腾讯《棱镜》 | 2019/9/29 10:46:43
- 移动支付网 | 2018/6/27 10:38:53
- 上海金融报 | 2018/3/27 10:06:58
- 移动支付网 | 2017/6/8 8:49:25
- 证券日报 | 2017/1/6 9:06:59
- 京华时报 | 2016/11/25 8:45:38
- 移动支付网 | 2022/5/11 14:59:07
- 移动支付网 | 2021/12/21 15:28:19
- 移动支付网 | 2021/10/8 15:15:20
- 移动支付网 | 2021/7/27 10:40:14
- 金融电子化 | 2021/4/30 11: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