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物联网支付……法定数字货币将催生更多应用场景?
2020/4/8 10:40:04

我国在CBDC的研究和测试工作走在全球前列,并且十分坚定推进该项工作。我们认为成本优势决定了DC/EP是否会被广泛接受,支持混合技术架构意味着围绕DC/EP有望诞生更多的应用创新场景。在短期主要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长期有望催生开放银行、物联网支付等更大规模的建设需求。

新的经济环境和新技术的出现,让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加速升级,迅速普及的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更加适应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需求。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法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基于国家信用且通常由一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货币,以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在比特币和拟发行Libra的冲击和挑战下,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加入到法定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中。国际清算银行在2020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10%的央行考虑在短期内发行数字货币,这些央行所在经济体覆盖了全球20%的人口。

我国在CBDC的研究和测试工作走在全球前列,并且十分坚定推进该项工作。

2020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央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2019年启动闭环测试。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称为DC/EP,属于法定加密数字货币,致力于对M0的部分替代。对目前的公开资料总结分析,DC/EP可能采用的方式是:以账户松耦合(脱离传统账户)的方式投放,并坚持以央行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运用“央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建立“一币两库三中心”的运行框架。

我们认为成本优势决定了DC/EP是否会被广泛接受,支持混合技术架构意味着围绕DC/EP有望诞生更多的应用创新场景。

DC/EP相比现钞更便捷,相比于电子支付有更强大的信用背书且具有一定的匿名性,我们认为DC/EP将是电子支付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虽然较难冲击支付宝和微信的地位,但在低交易成本的诱惑下,商户主动推广DC/EP的概率较大。央行让获得许可的商业银行来处理货币的投放和流通环节,并且央行支持混合架构,不预设技术路线,这有助于商业银行发挥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探索更多场景应用。

DC/EP在短期主要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长期有望催生开放银行、物联网支付等更大规模的建设需求。

短期来说,DC/EP带来的建设内容是数字货币生成、发行、投放、存储和安全必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银行系统、数字钱包、安全芯片解决方案、身份认证、加密传输、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建设方为央行、商业银行,银行IT服务商、安全厂商、大数据技术商将有望提供服务。长期来说,DC/EP或用于创新的场景和设备中,商业银行可以连接各行各业,打造开放银行场景,在必要条件下嵌入智能合约。对于物联网设备商来说,如果DC/EP支持点对点支付和脱离银行账户使用,理论上可以支持在各类终端中加入这一支付功能。

风险因素:

DC/EP的建设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DC/EP的技术方案和运营框架继续修改,在中国人民银行前期对外发布的信息的基础上有较大变动的风险;DC/EP的可用场景受到监管限制,投入减少的风险等。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