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金融科技大讲堂:金融领域云原生技术与安全研究
移动支付网 2020/7/22 9:25: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在时代背景之下出现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科技领域。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13.52亿户、同比增长12.07%。其中,全国开立单位银行账户6836.87万户、同比增长11.73%;个人银行账户112.84亿户、同比增长12.07%;全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09户。

113.52亿银行账户加上金融业务的移动化、线上化,给基于银行账户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拓展性问题。大量的账户和不断增加的业务,以及快速变化的业务类型使金融机构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可能是结构化数据、可能是半结构化数据、也有可能是非结构化数据,更有可能是三种数据都有。

其次是高可用性问题。随着移动金融App的推广和接受度不断增加,致使很多业务必须7x24小时在线,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接受十万、百万、千万甚至亿计用户访问查询,而且必须快速响应。

高拓展性、高可用性是行业发展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技术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金融行业不可避免要进行技术转型以适应形势变化。

早在2016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开展云计算应用,主动实施架构转型,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2019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合理布局云计算,统筹规划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引导金融机构探索与互联网交易特征相适应、与金融信息安全要求相匹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搭建安全可控的金融行业云服务平台,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协调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力争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之下,近年来云原生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有利于各组织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

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调整。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应对业务发展的需求和竞争形态的转变的一个绝佳选择。

那么云原生技术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在运用时面对着什么样的安全挑战?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安全问题?

7月23日晚间19:30,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移动支付网联合主办的线上直播栏目《金融科技大讲堂》本周将启动第十期。

绿盟科技星云实验室江国龙将从云原生技术简介、云原生安全威胁、云原生安全防护以及云原生安全实践等方面介绍云原生安全相关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江国龙,绿盟科技资深安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虚拟化网络安全、云计算系统安全、云原生安全、5G/MEC安全等。对于虚拟化网络、云原生系统的安全有着深入的研究,作为核心人员,参与编写了多份白皮书、技术报告、安全规范,并且成功研究孵化落地了绿盟云安全解决方案、绿盟云原生安全解决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