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
移动支付网 2020/10/27 9:31:22

10月25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召开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三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海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范一飞在峰会上的讲话全文: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新老朋友相聚10月的申城。共同出席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海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就“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这一主题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准确研判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未来、顺应大势,作出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当前,数字经济好风正劲、表现抢眼,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新业态新模式迅速“补位”,在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与新优势。

(一)数据要素激活实体经济的源动力。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资源配置领域,数据要素的有效整合与深度利用,纾解了政产研用不同社会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其他市场要素资源更加精准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激活实体经济发展动能。在公共服务领域,行政、交通、金融等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与深度融合,带动政务信息共享、行政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数字治理领域,跨部门、多领域数据要素的高效汇聚,有效支撑政府管理和社会事务的事前趋势研判、事中辅助决策、事后评估反馈,推动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数字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整体结构,已成为新旧动能衔接转换的重要加速器。从产品生产来看,数字创新畅通供需沟通渠道,借助敏捷开发、灰度发布、开发运维一体化等手段,改变了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需求响应速度,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细胞级”对接。从品牌营销来看,数字创新突破传统媒体传播限制,通过广连接、全覆盖的互联网和移动传媒平台,实现产业产品营销精准化、个性化与多元化,提升品牌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从生态完善来看,数字创新嵌入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刻改变传统产业技术攻关、商业合作和价值传递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从“线性链条”向“网状生态”升级,在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数字合作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推动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不断扩大数字合作“朋友圈”。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203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6%。可以说,数字合作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生产者来说,数字合作有效降低已有价值链成本、推动形成新的价值链与生态圈,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全球贸易,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更紧密、协作更顺畅,显著提高全球经济运行效率。对消费者来说,数字合作具备集约化、无界化、平台化特点,能够有效拓宽服务渠道、丰富产品种类、优化客户体验,激发消费需求潜力,逐步形成质优价廉的良性循环,在更大范围释放数字红利。

二、牢牢抓住数字金融发展新机遇

如同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数字经济是肌体,数字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数字技术潜能全面迸发,广泛渗透到金融各领域,推动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赋能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金融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

(一)新格局呼唤高质量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内循环”关键在于畅通供需循环,释放内生动力,需要金融业做好数字化转型与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助力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好接入国内供需循环。畅通“双循环”离不开高水平双向开放,需要金融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数字合作,促进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和金融要素的高效聚集、合理流动。

(二)新经济催生数字化融资模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全要素数字化新特征,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现代科技正向传统产业进行多维度、多层面与多链条的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融资模式。这就需要金融业在保障资产透明、价值公允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资产数字化,为中小微企业解绑融资抵押,运用现代化风控机制与运营手段,增强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定价时效性和精确性,为市场主体注入融资活水,实现精准滴灌。

(三)新需求驱动多元化金融服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刻影响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疫情大流行引发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激增,全球经贸合作亟需便捷高效的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也在呼唤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体验。发展数字金融有助于推动金融服务更为多元、更加贴心,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品质升级,全面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

(四)新技术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近年来,以边缘计算、智能芯片、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从算力、算法、存储、网络等维度为智慧金融创新提供底层支撑,为金融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筑就坚实根基,推动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等创新应用推陈出新。可以预见,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由赋能向增能和产能演进,必将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切实履行数字经济赋予金融业的新使命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新时代赋予金融业的光荣使命。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抓住数据这一战略性资源,科学合理加以运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一)推动数字金融扎根实体经济。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金融的根本属性并未改变。实体经济是数字金融发展的沃土,数字金融只有扎根实体经济才有生命力与成长性。金融业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金融变革与创新,打造“产业经济+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闭环,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产业链条透明化、企业底层资产数字化,深挖小微企业信用价值,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有效增加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审贷放贷自动化、批量化处理,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和智能化水平,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行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加速完善实体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做到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

(二)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补齐传统业务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金融业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数字思维,结合自身禀赋制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握好新兴技术优劣势,扬长避短,统筹做好选型攻关、能力建设和场景推广工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把数字元素注入金融业务全流程、全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要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对内,要加强内控管理,将数据治理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级,对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施策;对外,要理清数据权属关系,完善跨机构、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规范共享和高效应用。在数据安全方面,要采用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实现关键信息脱敏处理、关联信息分散存储、数据传输端到端加密,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有很多数据,归根到底还是用户的。

(三)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业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战略规划,推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借科技之翼打造包容共享、平等开放、持续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尤其是针对老年、贫困边缘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要推出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金融APP,优化非接触式服务体验和流程,提升金融产品的易用性与安全性,让更多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积极普及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基础知识,增强消费者风险意识,推动将数字金融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实现普及工作抓早抓小,多措并举提高百姓金融素养。

(四)统筹布局新基建金融工作。金融业既要高质量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强化对新基建的金融支持,为全面做好新基建工作贡献力量。在练内功方面,积极建设设施先进、信息广聚、服务高效的金融数据中心,加快优化金融业灾备布局体系,稳妥推动传统技术架构向开放型、分布式方向转型升级,为金融服务筑牢“数字底座”。在助产业方面,围绕新基建资金需求优化信贷模式,通过债权股权、供应链金融、“融智+融资”等方式丰富资本市场工具,延伸服务新基建的业务链条,有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基建。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先锋、双向开放高地,上海金融市场要素完备、体系健全。希望上海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开拓创新,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等基础设施,助力上海走出独具特色的数字金融发展之路,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金融前景不可限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民银行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变化,体会到数字金融带给经济和民生的巨大实惠和风险挑战,愿与各方筑梦扬帆、砥砺奋进,共同创造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美好未来!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