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王剑: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村金融风控的应用
移动支付网 2020/11/6 9:12:19

种植和养殖是两大农村基础产业,其他农产业多少依附于这两大产业。

然而种、养产业,都存在“靠天吃饭”的特点,时刻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也要面临复杂的市场风险,随时有可能资金链断裂,因此二者对金融贷款的需求都很大。

然而矛盾的地方在于,农村信贷又十分困难,种养产业的融资成本远高于工商业。农村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而资金则偏爱周期短、回报高、风险低的项目。三农问题,或者说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金融业的老大难。

“相对于城市、小微企业主来说,农民的数据十分缺乏,城市群体有很完整征信数据,但农民征信记录都相对空白。其次,小微企业主可以拿厂房去做抵押,而大多数农民缺乏银行认可有效抵押物。此外城市金融网点终端,银行要做线下校验会更加方便,而农村地广人稀,不具备这一条件。”

11月3日,蚂蚁集团高级算法专家,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首席算法专家王剑在2020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安全大会上表示,“在数字信贷领域,100人里可能有99个会认为农村金融最难。种种限制,让中国70%农民没有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归根结底,农村金融的难题还是风控问题。农户的主要资产是种了什么庄稼,有多大面积等等,而金融机构则缺乏很好的办法去认定农户的资产,因为传统地调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难以规模化。

为此,网上银行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去识别农作物的算法方案。

“卫星遥感图像其实没有很高深,它和手机拍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王剑解释:“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得出照片在哪里拍、面积多大,精确掌握像素点对应到地球的哪一个位置。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用影像来识别农作物的面积、定位等信息。”此外,根据不同季节卫星图像反馈的不同特征,也能得出农作物的种类、成熟阶段等指标。

利用卫星得到原始图片后,网商银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识别算法,对图片进行“云块识别”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出可用数据,从而协助农村信贷做出判断。同时,遥感卫星影像的动态变化特性,可以比较及时反馈农户信息,因此它在整个信贷链路中都能发挥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测试,网商银行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识别方案,农作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王剑表示,“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村信贷领域具有准确率高、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等优势,卫星遥感技术是一个可以规范化解决农村金融痛点的技术方案。”

今年8月,网商银行基于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农村金融服务入选了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2020年第一批)。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合理确定用户范围和服务规模,预计可服务个人客户数约500万人,年融资笔数约200万笔、年授信额度约600亿元。目前这一方案已迈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在全国690余个涉农县区实现覆盖。

当然,这里卫星遥感解决还是种植产业范畴的问题。比如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领域,识别要求和方式大不相同,卫星图像手段不足以解决问题。留给银行们解决的农村金融难题,还有很多。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