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涂晓军:建设监管科技场景应用 实现收单市场正本清源
2021/1/7 14:0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既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落脚点,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国银联紧密围绕普惠金融这一国家战略,关注金融与科技融合、金融与民生服务互联互通、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在上海地区全面推进7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协助相关部门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产业合作伙伴赋能,降低支付产业整体成本,为产业各方降本增效。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涂晓军

推进试点项目全面实施,打造金融科技核心能力

以7个试点项目为抓手,中国银联选取了移动金融、智能风控、公共服务、监管科技等四个典型应用场景。以金融科技手段有力支撑服务,打造了综合支付、医社保移动支付、小微企业风控、综合数据服务、终端安全管理等一批具有自主产权与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产品。

1.移动金融场景。面向行业商户与合作企业移动端APP,提供包含银联二维码、In-APP移动支付、II/III类账户、电子预付卡、营销服务等功能的电子钱包控件产品。依托云闪付APP和银联二维码支付为合作方赋能,实现数字零售、数字校园、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应用,支持产业合作伙伴加快推进移动化、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并提升支付服务体验。

2.智能风控场景。依托银联网络跨行交易数据和外部接入的行业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建模,建立智能风控和评分模型,在取得相关授权的前提下,面向商业银行输出银行卡反欺诈交易评分、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等,进一步加强成员机构的风险防御能力。

3.公共服务场景。通过将移动支付能力与社保、医保、便民缴费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基于云闪付APP实现电子社保卡在线签发、社保费用移动端查询及缴纳、医保移动支付、便民缴费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基于银联二维码实现支付与医疗的“多码互通”,在医保、社保、便民缴费等公共服务领域为广大百姓提供便利、可得的综合支付服务,切实做到金融为民、金融便民。

4.监管科技应用场景。采用密码识别技术,加强银行卡支付受理终端的风险防控能力。针对终端信息的真实性校验和违规行为建立大数据模型,持续开展收单违规行为分析、监控和处置,协助监管机构正本清源收单市场。

5.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和支撑。上述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应用均依赖于银联构建的一整套灵活、敏捷、可扩展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符合相关金融标准要求的开放云服务底层架构、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型、支付标记化服务系统、生物识别路由网关系统等技术支撑。在基础能力方面,一是基于开源云计算技术,建立与移动互联交易特征相适应的分布式金融云架构,为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基础算力赋能;二是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融合等手段,充分挖掘银联网络跨行交易数据、合作机构数据源的价值,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为场景提供大数据支撑。在服务支撑方面,面向不同用户和场景的业务需求,按相应的产品模式和业务逻辑组装基础服务能力,面向特定场景输出对应接口和服务功能。

推动产业各方协同发展,助力惠企利民落地生根

通过项目建设、试点和应用,银联推进了内部17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或升级,向市场推出15项创新支付产品。通过项目合作,联动了银行、社保、通信、零售等行业的6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通过支付撬动了公交、校企、社保、医疗等多个领域,打通了各行业的数据壁垒,推动不同产业形成协同效应。

1.打造移动金融场景应用,赋能行业解决方案。在移动支付应用方面,部分行业商户APP由于金融服务功能不足,导致其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受限。银联与京东、美团、肯德基等33个知名品牌商户的APP合作,借助银联在移动支付、支付标记化等方面的科技能力,助其打造包含金融服务功能的电子钱包,已助力行业商户APP实现移动金融服务绑卡活跃用户超过300万户。

针对校园、企业、公交、停车等应用场景支付方式单一、用户体验差、行业个性化需求未获充分满足的情况,银联致力于建设与各行业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支付系统,解决相关行业在支付、数据、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在智慧通行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停车效率,推出停车无感支付服务,注册车辆已超100万辆,停车场逾17000家,其中80%以上的停车场坐落于交通枢纽、商圈、景点、公共设施,覆盖全国32个省份超过200个城市,包括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40余个城市机场,以及40余个火车站。为实现校园与企业场景中的支付业务全覆盖,银联在上海地区已建成包含上海财经大学在内的5个数字校园、漕河泾软件园和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2个数字企业。在公共交通方面,推出乘车码应用,目前已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公交、13个城市地铁落地应用,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

2.建设合作伙伴赋能场景,促进企业效能提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联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模型算法,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评分模型,并通过开放接口(API)服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风险评分参考,有效解决“不敢贷”问题。目前与华夏银行、新网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协助银行为近3000户小微企业放款,信贷余额超过2亿元。

在智能风控方面,针对银行卡反欺诈场景中犯罪分子手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问题,基于银联网络跨行交易数据建设金融反欺诈实时评分系统,向签约成员机构提供实时反欺诈侦测和评分服务。目前已服务于工行、中行、交行、光大四家银行,累计为成员机构避免了上千万元的欺诈损失。

3.实现公共服务场景应用,推进普惠金融落地实施。为推进金融与社保应用结合,打破不同行业的“信息孤岛”,协助人社部门解决老百姓在身份核实、待遇发放、医疗场景实名制就医等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银联通过金融科技打造便捷、快速、安全的综合支付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社保服务水平和使用体验,实现了包含北上广深等31个省市的电子社保卡签发,8个省市的社保查询、缴费或养老认证等应用功能,并在江苏、浙江等地区落地试点医疗行业码和金融支付码的“多码互通”应用,云闪付APP电子社保卡签发用户突破170万。

4.建设监管科技场景应用,实现收单市场正本清源。随着银行卡受理终端的日益智能化、多元化,其支付安全与合规压力与日俱增,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受理终端从事银行卡套现、交易欺诈、套取手续费优惠等违法违规行为,个别收单机构存在支付安全管控不严、终端信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此,银联打造了终端风险管控体系,目前已完成对现有受理终端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优化了交易监控模型。相关系统接入机构已达634家,覆盖上海地区所有收单机构,通过终端大数据分析模型在T+1日生成的监控和分析报表,及时发现收单违规行为并开展处置。接入相关系统的银联认证终端生产企业达到50家,覆盖所有主流企业,从生产源头开展安全合规管控,实现违规终端产品溯源。

深耕金融科技核心价值,服务金融行业发展大局

中国银联以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清算机构在全行业的定位和作用,在完成各项试点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核心能力,深入挖掘金融科技对业务和产品的支撑作用。建立了金融科技成果应用长效机制,始终坚守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业务的本位、金融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源,确保守正创新。

未来,中国银联将重点推动产业生态融合,维护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和上海市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等政策方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大局。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