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 vs 建行:从科技创新、渠道建设、业务布局对比金融科技进展
薛小易移动支付网2021/4/1 15:41:03

3月底,6大国有银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了2020年经营业绩。作为国内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两大巨头,工行、建行往往被放在一起比较,笔者也来凑个热闹,从科技创新(包括数字基建、创新机制)、渠道建设(线上生态圈、线下网点转型)、业务布局(零售、对公、政务)的角度,对比工行、建行2020年的业绩情况。

科技创新篇

1、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的情况

在科技投入方面,工行、建行不相伯仲,工行投入更多,建行投入占营收比更多,更舍得花钱,投入增速也更快;在科技人员方面,建行人才引进力度更大,人才增速比工行快很多,但是,工行科技人员总数、占总员工比优势明显,略胜一筹。

2、技术创新

在具体的技术创新上,工行围绕5G+ABCDI,打造新技术平台,形成涵盖前瞻性趋势跟踪研判、重点技术研究攻关、业务场景创新落地的全流程新技术转化应用机制;全面建成“核心业务系统+开放式生态系统”的新型IT架构;打造“深度感知、开放应用”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另外,通过“工行区块链+”,提升工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水平;打造5G及物联网全面连接技术能力。

建行也集中于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等的应用。人工智能科技支撑能力基本形成,实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集约化运营、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的424个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数据应用支撑能力在数字化经营中发挥作用;拓展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智慧政务、供应链等领域的应用创新;物联专网建设完成试点,物联平台接入物联终端超20万,赋能智慧安防、5G+智能银行、建行裕农通等15个物联应用,物联生态初具规模。

此外,建行强调,其在国内同业中率先设立量子金融应用实验室,探索量子安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总的来看,工行、建行在目前已经应用较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布局类似,建行对新技术领域的布局力度更大。

3、创新机制

在创新机制方面,工行在“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金融科技组织布局的基础上,成立数据智能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领域技术优势,对接数据产业发展;成立信息安全运营中心,推动安全防护模式向实战化转变提升;推进专业化金融科技队伍建设,打造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建行则通过总行大脑统一指挥,前中后台、总分行、母子公司高效协同的敏捷响应机制,提升数字化经营成效;打造总分行一体化研发平台,促进分行研发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一套由数字化建设委员会统筹,前中后台、总分行、母子公司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依托重点客群和特定场景,组建跨条线、跨部门柔性组织团队,探索适应数字化经营的集团一体化经营模式;综合客户洞察、模型应用、平台生态、产品权益、组织协同等维度,探索创新数字化经营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在产品创新方面,建行开展企业级产品谱系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产品经营管理部门、风控合规部门、产品创新综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线上全流程产品管理机制,实现了对新增可售产品的面市机控;运用大数据云和实时流计算等技术自动获取加工数据,首次实现零售信贷领域产品实时销售监测;加强“众创平台”系统的迭代优化和推广应用,通过众创平台发布“创新马拉松”“金融科技创新”等各类主题活动。2020年,众创平台活跃用户达9.8万余人,累计发布606个活动,线上征集6.37万条创意,其中1600余条已转化落地。

工行的创新体制更加系统、已经建立覆盖研发、业务创新、应用的全行金融科技架构,建行的尝试更加强调对于业务需求的敏捷响应、集团内部的创意孵化、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着力点更加细化。

渠道建设篇

1、线上生态搭建

工行依托ECOS,全面打造赋能零售、对公、政务、乡村、同业等领域协同发展的数字新业态,深化G、B、C三端联动。在开放银行上,工行API开放平台已开放18大类、120余项产品、1900余个应用接口。

建行也提出要C、B、G端共同推进:C端突围、B端赋能、G端连接,同时,建行更加强调其政务服务对生态圈打造的作用。建行帮助政府搭建互联网+政务平台,从而对外拓展服务生态方面,数据显示,建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亿,累计办理业务超过10亿笔,累计向328家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

工行、建行在具体业务领域的实践在业务部分详细介绍,这个部分关注工行、建行线上主要渠道用户变化。可以看到,在主要线上渠道用户基数上,工行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据了解,2020年底工行个人客户总数为6.8亿户,在个人客户线上矩阵方面,工行打造了“三融一活”,即融e行、融e购、融e联、工银e生活(没有2019年的数据披露)。融e行为工行“第一个人手机银行”主阵地;融e购为电商平台,连接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融e联为理财购物类App;工银e生活搭建消费金融生态圈,连接银行、客户、商户。

2、线下网点转型

工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推进物理网点、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与新型渠道间的协同融合,线下智能自助渠道可办理299项个人和对公业务,其中“无介质”服务130余项,覆盖客户常用高频业务;推动网点与线上渠道协同,手机银行及微信小程序上线“云网点”服务,实现个人客户经理全面入驻;试点“客户自助办理+远程座席辅导审核”新服务模式;工行已经在27类个人和对公场景推广线上渠道与线下网点、后台中心一体化运营。

同时,工行通过GBC联动,开展“网点+政务”“网点+普惠”“网点+贵金属”等特色业态场景建设,建成社保、公积金、工商、税务等一站式服务的政务类特色网点1200余家,网点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工行也加强网点公益服务品牌升级:推进“工行驿站”普惠便民服务品牌升级,加快构建“共享便民、扶贫惠民、公益为民、宣教亲民、融合利民”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向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基层劳动者提供贴心细致的便民惠民服务;打造银发客群服务特色网点近百家,提升老龄客群综合服务能力。

建行则新增了广州、重庆等5家“5G+智能银行”,探索实践“智慧政务+劳动者港湾+社区综合服务”新路径。将政务服务纳入网点标准服务体系,37家分行均已开展智慧政务进网点工作,开办事项类型包括税务、社保、教育、交通等19大类;不断深化“劳动者港湾+”模式,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42万个,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40亿人次,线上注册用户超过1040万,共建合作第三方机构数量达780个;创新“中心化+分布式”的网点生态运营模式,构建以网点为中心的社区生态圈,下沉服务重心融入网点周边社区生活,同步打造B站、汽车等网点主题生态场景,线上线下协同推动“金融+场景”商业模式的落地。

总结:工行更加强调线上、线下服务打通,也通过政务服务、特色场景建设等将网点融入社区群众日常生活场景,强化网点的社会属性,提高品牌效益;建行的尝试更加专注,系统性更强,建行政务服务与网点的对接广度、范围都更深入。

业务布局篇

1、零售业务

在零售业务,在以“工银e钱包”为中心的线上获客新生态下,工行围绕养老、汽车、租赁、教育、家装等重点消费市场,推动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经营转型。

针对特定客群,工行提高服务能力。比如,面向养老客群,工行推广“工银e养老”服务平台,自动化自助化运营模式的客户覆盖率超过80%。

同时,工行加强对线上服务平台的升级。融e行打造“客户经理云工作室”和“云网点”,实施适老化改造,持续优化“幸福生活版”适老亲老功能体验;融e联优化主界面功能布局及流程体验,上线客户经理微信小程序,实现沟通到交易闭环;e生活建立H5、App、小程序、公众号、生活号等全渠道立体运营生态;工银e钱包推出“零接触”全线上薪酬服务模式,采取全线上开户,全线上发薪流程,截至2020年末,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近百万人。

在信用卡方面,工行打造信用卡消费金融生态圈核心平台,包括App、小程序、公众号、H5组成的全平台生态。2020年10,工行推出工银无界白金数字信用卡,其特点为纯线上、无实体、秒批秒开。

建行的零售业务数字化经营思路是“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形成从客户洞察、产品匹配到渠道触达、评估监测的数字化经营闭环和敏捷迭代机制,推动用户-客户连续经营,提升全量个人客户服务覆盖和价值转化成效。

在“建生态、搭场景”方面,建行加快推进业务中台能力建设,实施企业级用户经营体系项目,系统化支撑场景生态价值深耕与用户精细化运营;生态获客能力显著提升,成功打造用户账户、数字支付、场景营销等样板间,生态场景账户累计达1029万户;围绕养老、住房、出行、社区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垂直生态经营模式;以数字内容和活动运营为抓手,增强与用户交互连接。

在“扩用户”方面,建行构建数字驱动的“分层+分群”个人客户经营体系,形成从客户洞察、产品匹配到渠道触达、评估监测的数字化经营闭环和敏捷迭代机制,持续推动用户-客户连续经营,有效提升全量个人客户服务覆盖和价值转化成效。

建行的信用卡业务则聚焦重点目标客群,提升自动化经营能力,同时,加强线上线下场景搭建布局。2020年,建行加快特惠生态圈建设,与线上渠道的头部企业(支付宝、抖音、百度等)合作,截至年底,建行信用卡客户总量达到1.04亿户。

与工行对比,建行发卡业务的增速更快,信用卡、借记卡发卡成绩更加优秀,这一定程度可以说明建行线下消费生态圈的搭建更加成熟。

在信用卡业务之外的其他方面,工行、建行同样重视对细分客群的服务能力,但是,工行更加倾向于优化线上渠道,提高用户在现有平台的使用体验,建行则着力推动用户全流程体验优化,提高用户转化。

2、对公业务

在对公业务,工行加快产品创新,完善三大类线上产品:“经营快贷”、网贷通“e抵快贷”“工银e信”。

同时,工行通过工行云平台、API开放平台、聚富通等平台,助力产业互联网转型。工行云平台提供“行业+金融”综合化服务,覆盖6大行业和19个细分领域;API开放平台提供定制化、组件化API服务,已开放18大类、120余项产品、1900余个应用接口;推广聚富通场景嵌入式综合金融服务,服务政务、交通、医疗、旅游、农业等10余个行业,与12306等一批政府、产业和消费互联网平台客户开展对接合作。

建行则强化渠道赋能,丰富场景运用。建行打造了“建行惠懂你”App,是其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客户打造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集成在线精准测额、预约开户、贷款办理、续贷延期、增值服务、融智赋能等功能于一体。在平台搭建的细节上,“建行惠懂你”丰富信贷产品供给,满足普惠客群多样化融资需求;创新信贷业务办理模式,打造“互联网触客+全线上信贷业务流程”,支持客户自主发起贷款申请、签约、支用和还款;赋能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全新上线创业者港湾、智慧政务服务、小微企业云课堂等综合化服务;推出“VISTA”生态连接模式,通过输出金融能力及共享数据赋能小微企业和外部平台。

3、政务服务

在政务服务上,工行推动政务数字化,2020年,在智慧政务、智慧出行、医疗社保、智慧校园、司法金融、消费扶贫等领域建成互联网有效场景5287个。同时,工行扩大现有平台的业务矩阵,将“工银e缴费”打造为集便民缴费、捐款、社区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缴费平台。将“工银e企付”嵌入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政务类平台的对公线上支付场景。

工行推广“工银e政务”产品,提供“政务+金融”服务;智慧出行覆盖全国200个城市;医疗社保领域,面向医疗器械行业,首创“互联网+医疗器械+金融”创新服务方案“商医云”,推出社保综合服务平台“工银e社保”,实现全国省区服务全覆盖;智慧校园服务带动新增个人客户84万人;智慧司法领域,融e购司法拍卖平台累计推广258家法院,累计成交金额近20亿元。成功发放融e购渠道首笔“法拍贷”贷款。

疫情期间,工行迅速投产“应急物资管理系统”“校园防疫登记管理系统”,快速上线“工银e政务”线上捐款、“工银e社保”防疫专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建行深化数字化和平台化经营,推出“建融慧学”“建融智医”“农村三资”等13个机构业务社会化平台;截至2020年末,已累计与28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助力13省、10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落地;平台注册用户超1.2亿,累计业务办理量近10亿笔,App累计下载量超1亿次。

在疫情期间,建行推出“建行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推动城乡社区构筑“线上+线下”立体防控体系,2020年,全国上线社区及企业246万个,用户总数超5107万人。

总结

目前,在科技创新方面,工行在人员数量、组织架构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行则在集团层面打造了创新平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产品创新领域优势明显,同时,更加注重对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在这个方面,工行、建行各有优劣。

在渠道建设方面,建行在线下网点的转型更具有特色,目前进展也更加迅猛,而且,建行“劳动者港湾”也打通了手机银行与线下网点,一举多得;工行在线下网点转型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是,目前仍没有建立特色优势,稍逊一筹。

而在线上生态方面,工行在线上客户数量具有明显优势,其个人线上渠道包括“三融一活”,矩阵更加丰富的同时,整个集团在个人领域的渠道建设也分散开,是利是弊尚不可知。而建行在个人客户发卡上具有明显优势,无论是发卡总量,还是发卡业务增速,均表现较好。

在具体业务方面,工行、建行都强调C、B、G联动,同时,重视各个业务领域的数字化,但是,在具体领域的布局切入点有所不同。

工行在零售、对公业务方面,是从线上平台入手,加大业务数字化布局,政务服务则是强化场景服务,同时,将这部分业务纳入已有的渠道,实现联动;建行强调在对公、政务服务的渠道、平台搭建,零售业务的重点则是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工行、建行在具体路径上的选择不同,但是,两者都希望加强C、B、G联动,这也是银行在线上业务最终的目标之一,打造多个平台的目的不是分而治之。笔者相信,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同银行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合的转型路径业务不同,还是要看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策略,工行、建行的尝试对国内银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