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数字货币-会否成为移动支付第三极
大师兄移动支付网2021/5/12 15:03:05

数字货币(本文特指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推广期间,媒体采访了参与试点的用户,问用户使用数字货币的体验怎么样,用户回答说,“和微信支付宝没啥区别,体验差不多”。也就有人就此怀疑,数字货币在支付体验上与电子支付差距如此之小,怎么能改变用户习惯?如果用户习惯改不过来,谁又会使用数字货币呢?产生这类疑问,其实是社会大众对支付体验的基础支撑不够了解造成的,我们所感受到的支付体验,其实由两个基础条件组成,一是账户开立的便利性,二是账户受理环境的普遍性。账户开立这个环节因为是一次性的,用户便利性感知偏弱,但我们通过对比就可以得知,目前电子支付有两类账户,一是银行账户,二是支付账户,这两类账户开立的便利性都弱于数字货币钱包,因为,数字货币钱包可以是“广义账户”,那么什么是“狭义账户”呢,其实就是特指金融和支付账户都是“狭义账户”,就目前已知情况,相关银行的协议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具有可控匿名、数字形态的人民币支付工具。数字货币钱包可以仅凭手机号码开立,甚至可以非实名开立,是目前实现支付的账户中,开立账户要素要求最低的,从账户开立的便利性和效率而言,这已是便利性和效率最高的。二是受理环境,账户开立的便利性并不代表支付体验,最终的支付体验,是用户付款时的体验。谈起受理,如果从大众认知层面,就是商家”收不收“,当年的银行卡受理环境,是人民银行、银行、银联的共同目标,努力了多年,才有了较好的受理环境。两个大厂则花费巨资,建设起了账基支付受理环境,形成了当下的卡基和账基受理环境。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任何商家和企业不得拒收,就是“无差别受理”,和当前现金的受理环境是一样的。尤其是高频公共服务都必须无差别的接受数字货币,也就必然要接受数字货币钱包。这种无差别受理的法律强制性,成为推动数字货币钱包受理环境的绝对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行政和商业推广。

综上,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间的体验差异不大,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差异是账户层,数字货币钱包的账户便利性几乎碾压银行和支付账户,数字货币钱包受理环境受法律强制保护,是无差别受理,所有卡基或账基受理环境范围,都必须受理,卡基或账基受理不了环境,也必须受理数字货币的必要账户-钱包。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体验最终一定会超过电子支付。

最近人民银行公布了《法定数字货币创新研究开放课题参考方向(2021年度)》,有关课题,涉及法定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系统关键技术,以法定数字货币为底层平台和核心,面向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关键技术创新。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与法定数字货币相结合后可应用于条件支付、约时支付等业务场景,有利于发挥货币职能。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需求,聚焦合约语言、虚拟机、编译器等智能合约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

也就是说,数字货币未来极有可能支持编程或智能合约,这些功能是电子支付所不具备的,其应用的灵活性使其适应于多种场景和多重关系,例如最简单定向支付,商家发放数字货币红包,约定时间消费,用户过了智能合约的时间,则数字货币自动退回商家的数字货币账户中。这些应用在电子支付里是无法实现的,往往采用的抵扣劵方式。被编程和智能合约赋强后的数字货币,将获得极其强大场景适应能力,极有可能重新定义支付体验。

一旦数字货币的支付体验超过了电子支付,就必定被用户所接受,就有可能改变当前的移动支付双极化现状。目前两个大厂主导移动支付市场,并在不断蚕食卡基和现金的场景,用户习惯也已形成。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企业能够成长为移动支付第三极,虽然多个互联网大厂收购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但在其场景以外,仍无法撼动两个大厂的市场地位。既然没有企业能成为移动支付第三极,那么即便数字货币的支付体验更好,是否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呢?数字货币不同于电子支付,数字货币的发行方是人民银行,是无数机构或企业在其中扮演运营和服务角色,类似一个开放平台中,企业和机构在平台上,扮演各种角色,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也就是说,移动支付的第三极,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企业或机构,而是以数字货币为核心的一个生态或企业集群。这些集群企业形成数字货币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就是移动支付的第三极。

法定数字货币是货币历史上的尖峰创新,其钱包独特性和数字货币本身,使得数字货币的支付可体验以超越电子支付,因为数字货币服务企业没有资金池的困扰,也使得数字货币服务的门槛大幅降低,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其应用和服务呈现多样化,诸多长尾场景,和电子支付无法解决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国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得益于银行账户体系基础建设,这个基础设施仅仅有限开放给了支付机构。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创世纪,为无力完成银行账户体系基础建设的国家,开辟了一条移动支付超车道,可以直接越过电子支付发展阶段,只要智能终端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就能直接跨越账基支付发展阶段,实现基于数字货币的移动支付。

国际清算银行调查也显示,提高支付效率和金融普惠性是推出数字货币的主要动机,相比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研究数字货币的动机更为强烈。这容易理解,发达经济体的境内支付体系比较成熟,能较好满足公众的支付需求,数字货币对于境内支付的边际改善相对有限。因此,他们的数字货币实验目标,更多是改进与完善国际支付体系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