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易,经营难!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冷思考”
2021/9/30 14:46:44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下,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目前,国内已有17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多家股份制行以及个别城商行和农信社。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数字时代,顺应时代变革,转型成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是很多有雄心的银行的梦想。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就是银行追求梦想的开始,但是,短时间内,银行不论大小,不论能力,一窝蜂的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又不免让人感到银行在追寻梦想路上的焦虑和迷茫。

成立公司易,经营难

商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可谓如火如荼,要么高调开业,要么高调宣传,好一派欣欣向荣,热闹的景象,然而,真正经营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定位不清。从业务定位来看,是做TO G、TO B、TO F还是TO C,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目标,有的是什么都做,有的是涉及其中的部分领域。从母行的关系来看,很多并没有理清楚和母行的关系,大多既要承担服务母行的责任,还要对外输出。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让人感觉一些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就像无头苍蝇乱撞。

第二,自我认知不足。一方面,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热衷于将自身的业务系统输出给中小金融机构,然而,由于业务规模、组织架构的差异,大机构的系统并不能满足中小金融机构的需要,单纯的输出之路并不顺畅。另一方面,是一些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科技能力没有准确的认知,甚至盲目自信,跟风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也搞起同业输出,由于缺乏市场号召力,也缺乏响应的科技实力,同业输出更是举步维艰,试想,你自己的科技能力都不咋地,自身问题都没有处理好,你去做输出,除了个别关系户能卖点面子,还有谁会买账呢。所以说,这类个公司更像是银行的宣传工具。

第三,缺乏自主获客能力。绝大部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都要依赖于母行获客,自身普遍缺乏独立的获客能力,诚然,母行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不用白不用,但是,如果所有的客户或者说绝大部分的客户都要通过母行来拓展,这本身就不是一家健康的公司,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离开了温室,就枯萎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第四,缺乏创新基因。数字时代,创新是科技公司的重要使命,但受体制机制的限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虽然不少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在学习互联网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不可否认,更多的只是形似而已,大部分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骨子里依然是银行的基因,和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难以孕育出创新基因。

第五,缺乏领军人才。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是科技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虽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高薪大肆招兵买马,但依然很难吸引真正有创新、创业热情的高端领军人才。一方面,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机构,很难像创业公司那样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大多数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战略不明朗,缺乏清晰的“故事“来吸引人才;再一方面,或多或少的银行的官僚作风不利于吸引高端人才。所以,我们几乎听不到有哪位互联网或者科技公司大佬加盟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消息。

下定决心,重塑梦想

上述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问题根不在公司,而在银行。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银行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真正下定决心,推进各种机制变革,重塑银行的金融科技梦想。

首先,理清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战略定位。一是要界定清楚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以服务母行为主还是以对外服务为主,笔者的建议是既然银行已经迈出了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一步,就应该将金融科技子公司定位为对外服务,剥离母行业务。二是要明确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方向。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就应该是开放银行、泛在银行的建设者,以拓展生态为目标,以金融科技为抓手,是母行实现未来银行战略的基础设施搭建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改变当下一窝蜂的同业输出战略,要面向产业、政务,建立可实施的清晰战略。

第二,找准自身的优势,选点突破。术业有专攻,大银行有大银行的优势,小银行也有小银行的三板斧,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大银行搞同业输出,小银行也跟着搞同业输出,这无异于邯郸学步。从科技能力来说,在大行面前,小银行毫无优势可言。但是,小银行的优势是对区域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更加熟悉,可以结合这一优势,专注于科技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打造“专精特新”的小而美的金融科技公司。大行则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科技优势,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力争在基础技术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第三,建立真正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公司。银行要给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断奶”,将公司推向市场,让科技公司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新员工激励模式,建立内部创业孵化机制,弱化银行系科技公司稳定的基因,强化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真正吸引高端金融科技人才的加盟,释放人才红利,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银行系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探索,更是银行追逐未来银行梦想的举措,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是,仍然值得坚定探索,只不过,在探索的过程中,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不可重走银行同质化竞争的老路,数字时代,虹吸效应加大,强者必然很强,唯有找到自己的强项,不断加强这一强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锥之地,这一点,对于小银行来说,尤为重要,金融科技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对于小银行来说,无异于头撞南墙。对于大银行来说,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能力优势,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并重,打造名副其实的头部科技公司。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