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难以阻挡的全球支付降费趋势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4/7/8 9:48:16

中国支付行业干成了一件大事。

近日,维萨(VISA)、万事达卡(MasterCard)在中国大陆地区降费工作系统改造完成,并积极配合收单银行和收单机构进行系统改造,国际卡组织刷卡手续费优惠工作稳步推进。据了解,主要商业银行特定行业外的商户外卡手续费从2.5%至3%左右降至1.5%左右。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解决来华人士在境内的支付难题,让境内商户更加愿意受理外卡。这相比支付产业其他角色进行短期补贴,更有可持续意义。

纵观全球市场,要求国际卡组织降费这事,真没那么简单。

全球都在扯皮的事

基于四方模式的全球卡组织发展迄今已经有超过70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市场博弈,形成了当下2-3%费率情况。其收费机制,有着较为合理的解释,其中包括系统成本、欺诈率、拒付成本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而近几年,全球各地的代表机构或者政府都希望支付手续费能够降低,甚至还有闹上法庭的情况。

就VM(Visa与万事达卡)所在的美国本土而言,对于支付手续费的折腾就从未停止。

从2005年开始,美国多家大型零售商对向VM及其发卡行就操纵价格一事提起诉讼。零售商称,VM不合理收取刷卡费用,并阻止商户容许顾客以成本较低方式付款,涉嫌违反垄断法。

2012年,零售商与两大卡组织达成和解,VM向700多万家零售商支付60亿美元和解金,余下12.5亿美元由发卡行支付。

但是美国的零售商也不是一条心,沃尔玛和亚马逊就拒绝和解,继续打官司。在2016年,当地的上诉法庭还否决了和解协议。

2018年,VM再次同意和解,支付62亿美元和解金。与此同时,VM还须和商户代表再洽谈另一份和解协议。彼时,VM已转拨了53亿美元和解基金,但这事依旧没完。

到2024年3月,这一持续将近20年的诉讼案又迎来一点波澜。VM与商家再达成和解,美国商家宣称未来五年至少可省下300亿美元支出。据媒体报道,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Visa和万事达卡同意至少三年内降低他们向每个商家收取的刷卡费至少4个基点。而且,在五年的时间内,两个信用卡网络的平均刷卡费必须至少比当前平均值低7个基点,并接受独立审计师的审核。

但到6月,这事又出岔子了。这一项300亿美元和解协议很可能被美国联邦法官驳回,美国联邦法官认为降的不够多,相比于VM每年1千亿美元的费率收入,每年给商户降60亿美元简直微不足道。VM有能力承担更高额的降费协议。

总之,美国支付降费这事,还在继续扯皮。

美国之外,关于VM的降费要求,其他国家、地区、机构也此起彼伏。

2013年,欧盟制定法律,针对VM等信用卡制定刷卡手续费上限。2019年4月,在与欧盟委员会多年来的争斗后,万事达卡及Visa同意削减旅客在欧盟使用信用卡的费用,日后零售商在接受非欧盟信用卡及提款卡付款时,向信用卡公司支付的费用将减少约40%。

2020年,因疫情影响,越南银行协会曾向VM提交第92号文件,提议为越南银行减免各项费用。后续未有进一步消息。

2021年11月,零售巨头亚马逊因为对Visa费率上涨不满,宣称停止接受在英国发行的Visa信用卡。2022年1月,双方达成和解,并在2月宣传双方达成更多深度合作。有意思的是,2024年6月底,Visa就分期付款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加拿大的用户可以选择Visa支持的“分期付款”作为亚马逊的付款方式。

虽然全球降费都一波三折,但从支付发展趋势来看,降费应是大势所趋。

降是趋势

我国的银行卡收费体系早期也是参考国际卡收费机制。

1993年的支付费改将费率维持在1%-4%之间;1996年改为不低于2%;1999年加入分润机制,根据不同行业费率在1%-4%区间不等;2004年银联成立之后,除特殊行业,费率维持在1.4%左右;2013年费改再降低到1.2%左右,根据不同行业,出现了0.38%,0.78%等降低的费率;2016年96费改之后到现在,费率维持在0.6%左右,移动支付发展后,根据市场化定价,在不计入补贴的情况下,线下移动支付费率水平再降低到0.38%-0.6%。

从最高4%,到现在普遍0.38%的线下支付费率,我国支付费率下降到十分之一。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现代支付系统CNAPS的搭建、银联实现银行卡互联互通、国家政策优化等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优势;另一方面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芯片卡迁移、移动支付发展、支付市场化的成功、支付市场规模化形成等因素,都推动了费率的下降。

以中国为先例,全球的支付费率也正在趋于下降。

首先是电子支付的发展,降低欺诈率。基于电子钱包的支付方式,逐渐成为了全球市场的主流。就连一向固执的西方民众,也开始慢慢抛弃实体卡,转向Apple Pay等钱包虚拟卡支付。相比于实体卡支付,电子钱包的支付方式风控能力更强,可以有效的降低欺诈率,原来的磁条卡伪造盗刷等风险将逐渐减少。这也使得支付产业各方的成本下降,降费空间更大。

其次是规模效应开始凸显。除了大型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大多数的支付服务都是模块化、标准化输出,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商户和用户的规模足够大,那么规模效应开始出现,大的支付企业其总体成本更容易覆盖。

最后是支付数字化服务多样化,增加支付企业盈利空间。当下中国的支付企业很少以支付服务本身的优劣来吸引客户,而更多是以丰富的SaaS、营销、管理等数字化服务来提升其支付服务附加值,支付业务显然已经开始成为类似水电煤一般的基础业务,各家不再强调其差异化,而偏向于强调综合数字化服务。虽然当下费率仍然是绝大多数支付企业的主要收入,但是丰富的数字化服务,能够降低支付企业对费率的依赖程度,这也就为支付降费腾出了空间。

所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业务形态的改变,全球市场支付费率水平都将趋于下降。中国的降费是否引发全球市场一系列连锁反应,还有待观察。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