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支付背后的互联网金融思维
2014/1/7 17:08:38

  今年毫无疑问是互联网金融的大年,天弘基金借助余额宝成功逆袭,一跃成为仅次于华夏基金的国内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而且管理费用却远低于华夏。这种逆袭不仅仅刺激了国内其他基金公司,也深深的震撼了互联网巨头。百度、网易等均发售了自己的理财产品,以高收益率来招揽客户,切入金融领域。现在新浪也不甘寂寞,推出微博支付,卡位互联网金融。

  跟其他巨头从理财角度破局、用高收益率吸引用户的方式不同,新浪的金融布局仍然是从支付角度跟进。根据官方介绍,通过微博支付,用户可以直接在微博信息流页面购买淘宝商品和page页面的图书以及其他合作网站的商品或者服务。相比于过去,使用微博支付的好处在于购物的便利性,用户不需要再跳转到淘宝、登陆支付宝账号就可以完成购物,缩短了用户和商品的距离,优化了用户体验。新浪此举的出发点其实显而易见,拥有5亿用户的微博每天给电商网站导入巨大流量,此前有分析数据指出,微博对的流量导入甚至占到了部分电商网站流量来源的10%,这么大的流量如果只卖点儿广告那显然是太可惜了。新浪希望通过微博支付在微博内实现交易闭环,而一旦这种闭环得以实现,那么微博就不仅仅是信息流了,还具备了资金流,资金流就意味着可以构建资金池,为深度介入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提供基础。

  当然,要构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仅仅有用户和流量是不够的,这应该也是新浪与支付宝账户打通、数据共享的原因之一。通过支付宝的交易数据,新浪就很容易掌握B端店铺的经营状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对店铺进行扶持。这种扶持一方面是资金层面的,比如通过支付宝掌握的商家财务数据适当给予商家贷款改善商家现金流;另一方面,新浪的扶持可能更多的体现在经营管理层面,比如,某个店铺最近交易量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加大,新浪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有针对性的通过信息流页面的推荐来帮助商家改善经营状况,而这种改善才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新浪的互联网金融跟百度、网易进行比较,其实很容易发现,百度和网易所做的只不过是把传统的理财发售渠道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严格意义上来说顶多算是金融的互联网化,而且用补贴的方式以高收益率招揽用户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很容易被扣上扰乱市场秩序和不正当竞争的帽子,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新浪所做的其实已经深入到信用中介甚至是信用创造层面了。有一些金融常识的人应该会知道,现代金融业之所以重要,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商业银行可以进行信用创造,放大社会财富,而央行则通过存准率调节信用创造的规模,所以只有涉及到信用创造层面,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

  之所以说新浪已经深入到信用创造层面,倒不是因为微博支付,而是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的信用宝。信用宝其实类似于信用卡,用户可以透支消费,这就是一种信用创造。而与信用卡不同的是,信用宝的交易全部是在网络上进行,没有涉及到现金交易,这就避免了传统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涉及到的漏损率问题,影响更大。同样跟新浪一样介入信用创造领域的还有阿里和京东,虽然目前都还在小范围测试阶段,但互联网越来越深的介入金融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金融科班的朋友应该都看过这样一本书或者是同名电影——《门口的野蛮人》,在华尔街的野蛮人面前,实体大佬也难逃被猎杀的厄运。而现在,这些曾经的野蛮人,反倒成了猎物了。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