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得到了高速发展,可谓是迎来了它的大时代。以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 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更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高达707%的同比增长率不仅领跑各个细分市场,更在全球处于前列,为后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如何做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移动支付的标准在哪里、移动终端和智能支付如何保持良好关系、移动支付未来走势究竟如何等都变成了当下需要密切关注了解以及解决的问题。
霍建文:市场互联化数据化 银行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核心银行和支付业务董事总经理霍建文在6月4-6日由CDMC Events决策者会议举办的第四届支付创新(中国)大会2014上表示,当前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包括中国境内和全球其他市场都变得更加互联化、社交化、数据化。根据一些第三方研究机构以及客户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将有250亿个设备会相互连接,这些连接不同于大家在10年前看到的桌上设备的连接,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大家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而到2020年,我们将看到的互联设备不仅仅是手机、平板电脑,更多的是比较热门的可穿戴的设备,包括家里所有的电子设备,可能都会作为连接设备,互相连接。
霍建文在第四届支付创新(中国)大会上发言
银行市场环境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演变
而从银行的市场环境来看,从80年代到现在甚至到未来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从以客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转变,主要体现在渠道方面,从原来比较简单的发展到今天非常广泛的。据埃森哲提出的全渠道时代的理念,在未来,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所提供服务的交付渠道以及所有的设备如之前提到的250亿个互联设备都属于全渠道的一部分。从产品角度来看,先前银行业等提供的产品都非常单一,而现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提供了非常复杂的产品体系,从总行到各地不同的分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复杂到一些国有银行要做全行一体的产品目录都非常困难。未来将相对简化,推出以客户需要来定制产品的解决方案。从客户分群来说,许多商业银行传统地会区分对公客户、对私客户、零售客户等,,目前逐渐以客户的收入、以服务的企业大小来作进一步的区隔,而未来会有更细微的客户分群,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需求和定制化的需求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银行业出现的几大趋势
霍建文认为,从埃森哲过去几年到2014年做的综合性分析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市场趋势,包括客户方、技术创新、行业边界模糊、新的竞争者的进入以及资金流动等。而银行相对采取的防守策略是数字化。有些银行甚至会出现更加激进化的所谓的“数字化出击”的趋势,包括数据供应链、弹性架构等。
互联网金融瓜分商业银行蛋糕,取代其部分功能
在数字化金融时代,以第三方支付为先锋的互联网金融跨界加入银行业竞争,正如大家说的,很多互联网新进企业动了传统银行的“蛋糕”,究竟哪一部分被撬动,霍建文表示,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是通道渠道方面的竞争,如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宝、财付通、淘宝理财等。其次是融资需求上的竞争,如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最后是对个人投资和财富管理需求方面的竞争,如陆金所等。国际范围内也大致如此。
互联网金融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传统功能,对银行资产端、负债端、利润端都造成了不同的冲击。从资产端来看,由于两者所竞争的市场区隔是错位的,银行曾经未覆盖的领域由互联网取代或进入,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方面的影响较小。而影响比较大的造成直接冲击的,则是负债端,也就是大家经常讨论的存款的搬家、利差的影响等。当然,在收入、利润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也有显著的影响,包括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的销售正影响着银行原来的非利息收入。
银行线上线下两抓手 应对互联网冲击
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各自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不同的着力点。霍建文提出,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以占领渠道入口和掌握客户资源数据为重点进行应对,线上包括电子渠道优化,直销银行及网络银行和互联网创新,线下也就是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很大优势的社区银行。不少银行在战略方向的调整后,相继对组织架构做出深度调整, 如开设了网络金融部、渠道管理部等,需要立即着手规划不同于其他传统业务部门的业务模式,应当弄清该部门的定位、搭建平台还是自营等问题。
王立建:移动支付 更加标准 更加无处不在
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王立建指出,平时我们说到无线时,wifi就成了无线的代名词,说到手机支付,就是NFC手机,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
王立建在第四届支付创新(中国)大会上发言
认清移动支付标准现状
目前,ISO/IEC 18092:2004、ISO/IEC 21481:2005、ISO/IEC 22536:2005、ISO/IEC 23917:2005这四项移动支付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里是有网络的技术组织来制定的,而我们制定的标准是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技术组织。大家需要了解当前国家制定的这些技术标准究竟用在何处、如何去使用?
王立建表示,在制定标准之前,工作组作了大量的调研,发现最大使用近场支付的环境是公共交通一卡通,这是典型的小额支付,手机作为必带物品,一刷即可。而这个环境,它所定的标准以及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发生关系的是DS7第十七技术委员会(身份识别技术委员会),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二代身份证,就是采用该标准技术化委员会制定的。现在,使用交通一卡通的城市将近400个,国家制定的与一卡通有关的标准首先解决了空中接口的问题,而GB/T 30001.1-2013的射频接口标准与一卡通相关标准是吻合的。
两种标准勿混为一谈
2009年11月,国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应用联盟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中国银联为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副组长单位。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成员单位40多家。经过相关的努力,30001系列标准终于出台。
王立建同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关于13.56和2.4G的手机支付标准不再被炒作,但不一定意味着2.4G推出市场,因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2012年,国家发布了一项GB/T 28925-2012,名称为信息技术射频识别2.45G空中接口协议,表示只要应用用掉2.45G,都要满足该空中接口协议。而30001系列标准则遏制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不仅仅是手机支付
王立建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在10-15年以前,谁都无法预测到我国的手机用户会达到12亿,机动车的保有量达到2亿,网民超过5亿。
当前我们发展到此种程度,可以保守预测,在13.56和2.45G不再争论的情况下,标准一旦确定后,2014年作为移动支付的元年,移动支付肯定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这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在手机支付方面未必一定是用手机来支付,比如用一些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来进行,在手机充电方面,一些国家正在启动制定无线充电标准,在不远的将来,在很多公共场所,将移动设备随手一放即可充电。因此,今后手机支付未必是手机支付,一定是移动设备的支付。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8 16:30:37
- 移动支付网 | 2022/7/19 10:20:24
- 移动支付网 | 2022/5/31 17:14:16
- 移动支付网 | 2022/4/13 19:52:12
- 移动支付网 | 2022/3/14 12:00: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3/2 17:57:52
- 移动支付网 | 2022/2/11 21:17:50
- 孟永辉频道 | 2022/1/20 15:14:56
- 移动支付网 | 2022/1/4 15:28:31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23 14:35:34
- 人民日报 | 2018/3/7 18:55:02
- 移动支付网 | 2015/7/17 10:22:53
- 移动支付网 | 2015/7/14 10:49:16
- 移动支付网 | 2015/7/13 17:56:50
- 网易科技报道 | 2014/7/28 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