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清结算、贷款:区块链对银行业的3大改造
2018/10/15 9:37:00

前言

很多人都在说,区块链正在改变银行业的一切,那么传统的银行业会接受新技术带来的变革还是被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取代呢?

彭博社和CNBC去年9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称比特币是一种“欺诈”,“任何交易这种加密货币的人都是“愚蠢”的,并且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这已经不是杰米·戴蒙第一次公开表达其对于加密货币的怀疑态度了。但与此同时,这位摩根大通的一把手却很看好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并且努力促成了与其他两家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与澳新银行集团)共同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信息网络系统,旨在大幅缩短跨境支付的交易时间。

资料来源:CNBC

图1: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

那么银行业是否有理由对区块链技术有所畏惧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的加密方式保证数字资产的流通,而这是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如银行)的参与的;其次,银行业内部在资产流通方面的一些既定的繁琐程序可以由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轻松简化,从而大幅减少时间成本。

目前,全球银行业的总规模已达134万亿,银行在跨境支付(更多为个人行为)、国际间清算与结算(更多为国家间或金融机构间行为)、发放贷款及提供信贷支持等方面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但是区块链这一去中介化的技术正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银行业的现有地位发起挑战。

首先,在改善跨境支付体验方面,通过消除银行等中间环节来直接促成交易双方之间的跨境交易请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支付这一环节上做到比银行更快且费用比银行更低。

其次,在革新国际清算与结算体系方面,区块链技术或者说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帮助金融机构之间实现近乎实时的清算与结算。

最后,在发放贷款与提供信贷支持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借贷更安全,并提供更低的利率。

接下来零壹财经·Binary将对以上三方面展开讨论。

改善跨境支付体验

根据中信银行对从美国汇款到中国的手续费和时限的说明,“从美国到中国付汇,对方银行传了水单后,最快三天到帐,最慢七天,国外汇款后,要到国内中转银行,然后再把款汇到各分行,最后才能到客户帐上,电汇所有银行汇款费用基本一样,但从其它银行汇入中国的银行帐户,首先要汇到美国的中国银行中转,可能会被扣除10到20美元不等的中间费用。并且”美国汇款到中国的手续费需要电报费150元人民币外加汇款手续费,汇款手续费用“最低50元人民币,最高260元人民币”。可见,这样一种跨境支付汇款体验并不是最好的。

区块链技术以其提供的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点对点支付方式正对现有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跨境支付体系形成挑战。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建立在分布式的公共账本上,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这类加密货币实现跨境支付,而这一过程完全可以摆脱可信第三方的交易验证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快速、廉价且无国界的跨境支付体验。

以比特币为例,目前比特币的平均交易确认时间在8到12分钟,虽然还不能说这样的交易速度是完美的,但已经至少比3到7天的跨境汇款速度快了很多了。此外,针对目前比特币或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交易费用不稳定且依然较高的问题,开发者们正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以将交易费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目前比特币现金的交易费用已经相对较低,尤其与手续费高昂的比特币相比,比特币现金的手续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报道称“比特币现金的0手续费交易即将到来”。

资料来源:bitinforcharts.com

图2:目前比特币平均交易确认时间在8到12分钟

革新国际清算与结算体系

从美国跨境汇款到中国需要花费三到七天不等的时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既有的金融基础设施架构决定的。如此长的汇款时间不仅对用户来说体验并不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让货币在全球流动也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工作。

如果两家银行间暂未建立金融关系,那么从一方向另一方作跨境支付或汇款就会涉及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协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WIFT,SWIFT平均每天都要为1万家以上的金融机构提供超过2400万次的交易信息服务。而如果要在两家尚未建立金融合作关系的银行间处理支付和汇款操作的话,就需要在SWIFT网络上找到可以提供跨境服务的交易通信节点行完成交易和汇款的清算与结算。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较高的手续费用,对银行来说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各交易通信节点行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账本体系,而对账则需要在交易日结束前必须完成。

资料来源:零壹财经·Binary整理

图3:SWIFT跨境支付、清算与结算关系图

再来说说SWIFT协议,在这个协议之下,付款交易通信节点行跨境发送的并不是真实的资金,而只是付款请求。实际的资金流动只在付款目的地的中介行之间进行,而实际资金流动的每一步均会产生费用,且需要人工干预,交易处理时间平均在15到20分钟。

区块链技术或者说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为目前的国际清算与结算体系带来一场革新。与传统上使用SWIFT协议来保证金融机构间账本一致不同,一个银行间的区块链系统可以做到公开且透明地记录所有交易。这意味着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直接在区块链上做结算,而不再需要依赖一个由托管服务和交易通信节点行构成的网络体系来完成结算了,因此也就可以降低用于维护这样的传统网络体系的高额成本。

目前致力于在国际清结算体系取代SWIFT的组织是企业级区块链服务提供商Ripple。现行SWIFT协议下的报文传递是单向的,就像我们发送电子邮件一样,只有在交易的双方银行均对交易做确认后一笔交易才可能进入结算程序。而Ripple的xCurrent产品通过直接与银行现有的账本做整合,可以在银行间建立起快速、双向的报文系统以实现实时报文和结算的功能。目前Ripple已经吸引了超过100家客户参与到其区块链网络产品的试验中来。

提供信贷发放新思路

传统银行和贷款机构通常依赖准确性和安全性不高的信用报告系统来发放贷款。当银行收到贷款申请时必须对借款人做全方位的审查以评估借款无法被偿还的风险。银行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债务比率和财产所有权状况等因素来做处评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银行还必须向信用服务机构申请调用信用报告。根据所有获得的信息,银行将违约风险定价为贷款收取的费用和利息。

目前银行能够使用的中心化信用系统不仅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而且中心化的信用系统往往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造成信用信息的泄露。去年9月Equifax就声称由于受黑客攻击,有约1.43亿美国用户的个人重要信息面临泄露的风险。

反观区块链技术在信贷方面的应用前景,一般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安全的方式发放贷款,而且区块链的向下渗透性可以为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提供个人贷款。获得“2018金融区块链创新应用优秀案例”称号的农业银行“E链贷”平台便是区块链与信贷业务相结合的较好实践。农业银行的“E链贷”平台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信任成本低等技术特性,将涉农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网络支付、企业ERP、农资监管等行内外系统打造成联盟链,为“三农”客户提供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为尝试解决“三农”客户长期面临的因担保物不足、信用数据欠缺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

IBM曾在推特上预测,2018年将有91%的银行会运用区块链技术。金融业也因为高度的数字化常常被认为是最适合区块链落地的领域,而国内银行业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实践也颇为丰富。面对区块链技术,银行业似乎开始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与其被新技术革命,不如赶紧用新技术续命”。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