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ayMe约20用户被盗刷,看香港电子支付市场未来
2018/11/9 19:20:32

昨日晚间10时,汇丰发布公告称发现有用户电邮账户被盗刷,不法分子未经授权登入账户并转账,受影响账户约20个,金额少于10万元。

金额虽然不多,背后的问题却很是严峻。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汇丰的资金安全关系着其1.1亿客户的切身利益。何况在内地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抢滩香港市场的背景下,PayMe作为老牌香港银行推出的电子支付产品,其表现的好坏并不仅仅影响自身。

内地移动支付抢滩香港

曾经的香港居民认为一张八达通已经足够应付日常支付需求,最多再加上一张信用卡用于大额支付。出于消费习惯培养、账号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当中国内地的菜市场都用上二维码时,香港市场却仍旧难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身影。

但香港并不仅仅只是香港人的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购物天堂,香港市场也要服务日益习惯移动支付的内地游客。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蚂蚁金融和腾讯也不愿轻易放弃香港市场。

因此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开始涉足香港市场,通过与商家合作的方式逐渐渗透。微信支付则于2016年春节期间推出港版微信钱包及WeChat利事,试图重演一次“红包战略”。之后,支付宝和微信正式打响“香港战役”,一个推出支付宝HK,一个推出香港钱包,正式向居民个人全面开放无现金服务。

眼见着内地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杀上家门,香港的金融机构也坐不住了!2017年2月,汇丰银行推出电子钱包业务PayMe。根据PayMe上线当天的媒体报道来看,市场反应之热情甚至一度导致了PayMe注册系统的卡顿。

从0到1很难,从1到100却未必

如今的香港市场,从事移动支付业务的玩家众多。除了汇丰PayMe、支付宝及微信支付外,Apple Pay、SamsungPay、GooglePay等都在香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市场份额占据最多的仍然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分别占据了22%和19%的市场份额。

上述描述或许带给人一种香港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的感觉,但其实不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有20%的香港人使用手机支付,这样的普及率甚至还不及中国内地的一个三线城市。

市场普及率不高却玩家众多,咋一看似乎是所有新产业发展初期的“通病”。香港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市场并不是不接受无现金支付,而是不接受以手机支付的方式进行无现金支付。对香港市场的一众移动支付玩家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之所以说的好消息,是因为相较于毫无无现金支付基础的市场,在香港手机支付的认可门槛更低;坏消息则是因为有了信用卡支付在前,若没有充足的理由,香港居民不会主动尝试手机支付。用户试都不试,认可与否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是小标题说的,从0到1很难,从1到100却未必。

抢占市场,各有妙招

正是因为如此,如何让用户做出从0到1的跨越就成为移动支付提供商们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外来者”,其实也就只要两条路。要么和腾讯一样财大气粗,用微信支付就给补贴。据媒体报道,2018年春节微信支付斥资约3500万港元展开补贴促销,仅仅2月份微信香港钱包新增注册用户数目就上升了44%!

要么就和支付宝一样长袖善舞,通过合作长和、大家乐集团甚至政府机构不断增加支付宝支付的运用场景。做个简单的选择题,支付宝开通了水电费线上缴费渠道,而其他移动支付产品却没有,这时候你选哪家?其实当初支付宝能在微信支付的猛烈攻势下,于中国内地市场坚守住半壁江山,同彭蕾搞定了公共事业线上缴费关系匪浅。

而对于汇丰PayMe这样的本土金融机构打造的移动支付产品,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居民对其天然的信任。当初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崛起的时候,中国银联若是足够重视及时行动,内地的移动支付格局绝不会是如今这样。

从时间上看,香港本土金融机构的动作还算迅速,基本同支付宝等外来者一致。然而支付宝们早已在内地市场探索积累经验,香港本土金融机构却还在初期尝试中,因而后者也显得更加谨慎,因而功能也不如支付宝们齐全。

香港的移动支付市场会发展成什么样,是重演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分天下,还是本土金融机构逆袭上位?财华社眼下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且让我们静观其变。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