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申请失效?旷视科技称正常推进 需补充材料
2020/2/25 9:41:28

基于港交所的规定,即在正式递交招股文件6个月之内无更新的话,拟上市公司需要重新递交招股说明书。

譬如,刚刚通过港交所聆讯的人工革化学品制造商“深蓝科技”曾于2019年7月2日首次递交招股材料,6个月后的2020年1月2日选择再度递交,并在2月21日更新了通过聆讯后的招股文件。

同理,于2月20日更新通过港交所聆讯后招股文件的新加坡承建商“伟源控股”也属于这种情况,其二度递交的时间距离通过聆讯更是只有一周。

从上市案例不难发现,二度递交所通过聆讯需要的时间甚至更短。

此外,港交所另一种被误解为“上市失败”的情形是被列入“被驳回”一栏,如在2月3日重新递表的创新药物研发商“康方生物”就曾于2019年12月5日被驳回首次上市申请,驳回的理由为“未披露足够市场的财务数据(即至少2年外加3个季度)”,但这同样不影响康方生物的上市结果。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受限于在19年下半年曾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国内突发的疫情和春节假期等因素,旷视科技整个的上市进展有所延后。

据知情人士透露,旷视已于去年通过聆讯。旷视预计将于3月底将对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进行开源,对标谷歌TensorFlow。

旷视科技彼时的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旷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68亿、3.13亿、14.27亿和9.4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31.0%、52.1%、65.2%和64.6%,净亏损则分别为人民币3.43亿、7.58亿、33.55亿和52.5亿元。

不过,旷视科技指出巨额亏损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但公允价值的变动与实际营收和亏损并不关联。

这样来看,2016年和2017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0.9亿元和1.42亿元,而2018年则为盈利3220万元。在2019年前6个月,旷视同样实现3268万元的盈利。

招股书还援引灼识咨询的报告称,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科技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货商,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AI企业旷视,能否真正完成在港交所的挂牌上市,或将直接给国内的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