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运营推演——市场化选择之路
王志城移动支付网2020/6/9 10:10:34

央行数字货币越来越近,社区里的争论越来越多。大家非常关心DCEP如何运营?DCEP与支付宝和微信有何不同、与银行账户有何不同?老百姓为何要选择DCEP?官方会像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机构一样进行补贴以培养用户习惯么?面对疑问,我们以场景案例的形式推演DCEP市场化选择的过程。

1.0版本,案例1:代发福利。

我们假设工商银行作为二级运营机构,在雄安新区进行部分劳动者福利代发的场景中,使用DCEP。拟推演以下几个步骤:

1、银行申领:工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数字货币DCEP1000元。工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1000元,领取DCEP1000元。

2、企业兑换:雄安新区某企业A为员工a,b发放现金福利,拟使用DCEP。A企业以在工商银行的存款1000元兑换面值1000元的DCEP。此时这1000元DCEP归属人变更为企业A。

3、代发福利:企业A通过工商银行代付系统向员工a,b发放劳动福利,a-400,b-600。以DCEP形式下发给二人。a,b需要通过工商银行手机App注册分别领取400DCEP和600DCEP。此时400DCEP归属人由企业A变更为个人a。600DCEP归属人信息由企业A变更为个人b。(可以是弱认证)。

4、转账还款:a和b拿到DCEP,a拿到400DCEP无处使用,但想起欠b 100元钱。于是通过工行App向b转了100DCEP。b虽然不愿意,但是能收回欠款总是好的。于是a有300DCEP,b有700DCEP。

5、兑换存款:a和b发现DCEP暂时可用场景太少。于是两人在工商银行开户,并将DCEP兑换为银行存款进行消费和投资。1000DCEP归属变更为工商银行,回到银行体系内。

这个案例故事讲完了,大体也应该是试点地区当前运转的模式,大家一定疯狂吐槽,这不就是去DCEP转一圈再回到银行账户么?这么费劲不如直接用银行账户代发好啦。周期长,收益少对不对?从这个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银行可以通过DCEP起到有限的获客作用外,其他参与者基本没有获得体验升级和便利。然而这个银行为代表的二级运营参与者是DCEP运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版本1.0对DCEP运营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但背后缺乏商业逻辑支撑,那我们看看案例2,如果案例2成立,那么案例1就可以成立。

2.0版本,案例2,走,去麦当劳。

突然有一天麦当劳装了一台可以受理DCEP的综合收银台。

1、A又领到400元DCEP,去麦当劳就餐。通过手机App(支付宝、微信、银行)将100元DCEP转给麦当劳,并获得饱腹感。

2、麦当劳获得即时100元DCEP,收款效率很高,并当天向供应商结清了货款,提升了资金的周转效率。

3、今天麦当劳接待了很多客人,但只有很少的人使用了DCEP。日中盘点收款DCEP1000元,其他收单10万元,扣除手续费200块,实际获得99800元。DCEP为其节省成本2元。

4、麦当劳决定每天将节省下来的2元钱,拿出1元补贴使用DCEP的用户,并在第二天立起巨幅营销海报。由于减免营销作用,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DCEP消费,第十天10万收入都通过DCEP收款,日节约成本100元。

从案例2中,我们发现DCEP的现金属性特质,使案例1具备商业逻辑基础。麦当劳等商户通过使用DCEP降低了手续费支出,并为持续降低成本,将部分节约成本用于补贴鼓励消费者持续使用DCEP,并最终形成了DCEP的流通和受理良性循环。

从商户侧,如前文所述,由于DCEP降低了整体的市场的运行成本,势必会引导价格敏感的商户选择并鼓励交易以DCEP作为支付结算工具,以达到降低自身成本的目的。

从用户侧,DCEP不是取代XXX,而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以我国地广人多的基本国情和蓬勃发展的科技金融的大形势为基础,多种支付工具并行的情况短期不会改变。用户的体验是在现有App上获得一种新支付选择(支付宝中,有余额账户、余额宝账户、花呗账户、银行卡账户、DCEP),并会由于商户的引导和补贴,营造出可流通的市场环境。

DCEP并不改变收单原有的竞争格局,兼容在原市场主体架构上运行是最经济而实际的选择。因此案例2的实际演进情况应该是,DCEP通过银行直接或通过支付宝微信的App间接的从银行App最终转入收单机构和商户的受理设备中。而这一过程,无论是银行账户、支付账户、DCEP都是数字化形态,都需要服务机构的专业数字化服务,收单服务机构获得相应服务收益的情况不会改变。

当大部分的交易由银行账户、支付账户转移为DCEP时,商户节省的成本必然通过收单机构、支付宝微信最终上溯到发卡侧机构身上。因此,DCEP对以商户增值、客户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主体影响较小,而以资金底层账户分成为主要收益的经营主体,或将分摊此成本的转移。由此可见数字货币可能层层穿透各层参与者,并有利于真正服务于商户和客户的机构,这也正是央行的监管机构希望引导的市场方向。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DCEP的研发和推广,不是没有看到银行卡中收这一潜在影响。而是在面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大潮,几年的弯道超车成绩并不理想的前提下,希望以二级运营机构的身份优先参与和研究DCEP,并在这一赛道上先试先行,或将在用户经营转化、降低存款成本、积累交易数据等多个方面抢占先机。

总之,DCEP作为央行的一款支付货币工具,是运行在各市场参与方的底层基础服务,将通过二级运营机构及支付宝微信等机构向终端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在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而经营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央妈给的工具服务好我们的商户和客户,使DCEP带来的红利尽早尽快的走进寻常百姓家。

PS: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DCEP的作用是助力,而不是拓疆。跨境贸易结算中,DCEP能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最终取决于人民币本身及其背后的国家信用和背书,取决于货币能否满足国际交易客户的流通性和稳定性诉求。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