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关注 | 新生支付再陷恶意扣款风波
2022/3/1 13:13:21

“我没在这个平台贷过款,这家支付机构为何随便扣我钱?”“这个App我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刚填完验证码就扣钱了?还显示是支付机构授权自动扣款”……移动支付时代,虚假网贷平台恶意扣款事件时有发生,用户对此叫苦不迭。吐槽声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影若隐若现。

新生支付再陷扣款风波

此前,北京商报记者报道的《假放贷、真扣款,“立花优品”们为何换身“马甲”就能重来?》,揭露大量网贷平台打着快速放款的旗号,以会员费、激活费等名义“收割”用户。

其中,“立花优品”贷款平台在1个月内遭遇了千余名用户投诉。受访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信息显示,在注册环节收到的短信提示中,出现了“申请开通‘新生’快捷支付”的相关字样,在扣款后的短信提示中,同样显示“消费新生-立花优品”。

北京商报记者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求证,在用户展示的扣款详情页面中,也明确指出交易地点、收款账户均为“新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生支付”)。在关于“立花优品”平台的投诉中,也有大量受害用户将矛头指向了新生支付,直言其是“帮凶”。

央行官网信息显示,新生支付在2011年5月获得央行发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在2021年5月完成了第二次牌照续展工作,目前,新生支付的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和全国范围内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福建省、四川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并非新生支付首次卷入此类违规网贷平台的风波中。在2021年11月,北京商报记者便报道揭露了新生支付为“天使优品”“西瓜秒下”等平台提供支付渠道,用户同样出现了填写验证码后就遭遇扣款的情况。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平台外,新生支付的身影还出现在了多个网贷平台恶意扣款的投诉中,直指新生支付“私自扣款”“盗刷”等。针对这一情况,2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就“立花优品”交易情况和如何解决用户投诉等问题,向新生支付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用户在遭遇各类平台恶意扣款背后出现持牌支付机构身影,是代收业务乱象的一个表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代收机构应当按规定对收款人开展客户身份识别,采取有效措施核实收款人身份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得为非法设立的组织及违法违规交易提供代收服务。

支付机构难识别

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当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类购物、社交、出行等App,背后都少不了第三方支付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为商户提供支付通道前,同样需要完成运营主体审核,根据商户提供的相关协议内容等对商户主营业务、营业资质等进行进一步核查。经使用用户授权同意后,支付机构可从用户账户扣划资金至收款商户,还可以授权自动扣款等。

在“立花优品”事件中,运营方便是将“授权支付机构代扣”暗藏在了平台注册环节中,用户在开展新用户注册操作时,如果没有注意到短信提示,就很容易遭遇扣款。此后用户完成银行卡绑定操作,运营方发起扣款指令,便可直接从用户账户扣款。

在过往的报道中,北京商报记者也多次揭露了支付机构为此类平台提供支付通道一事。从支付机构反馈的信息来看,此类平台在商户准入环节往往资质齐全,所展示的主营业务也与贷款等事宜毫无关联,支付机构也很难识别。部分支付机构则是在收到用户反馈的信息后,才会关停商户并协商退款。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贷款本身属于金融业务,与此类平台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更加严格地做好审核把关和风险监测。而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支付机构要持续强化对特约商户的管理,不能仅做事前风控。更有部分机构面对经营压力,在特约商户准入和管理上可能有所松懈,具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苏筱芮更是直言,支付机构审核出现漏洞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风控能力不足,审核水平不佳,无法真正识别违规平台的本质;二是故意为之,为了业绩利润不惜铤而走险。

对于新生支付出现在大量违规平台的投诉中,北京商报记者也向其进一步了解了公司对于入网商户有哪些审核机制、后续有何强化风控的措施等问题,同样未收到对方回复。

持续强化巡检审核

作为金融领域细分赛道上的“正规军”,支付机构为合作商户提供支付通道一事,一直以来也都是监管整治的重点方面,而为现金贷、赌博、诈骗等平台或网站等非法交易提供支付通道的行为,更是严惩对象。

以新生支付为例,在2021年,新生支付便因为资金结算至商户非同名账户、违规向不符合条件的特约商户提供“T+0”结算,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问题,接连领到央行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近900万元。

对于骗局中支付机构是否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等问题,苏筱芮表示,这一责任认定需要关注在代收代扣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否履行了业务相关的审核义务,是否在扣款前依照监管要求对付款用户履行了必要的告知流程。如出现违规情形,不仅需要担责,还将受到来自央行的通报及处罚等。

“根据监管要求,作为开户机构的银行或支付机构,要保证收款人名称、付款用途、付款账号等多项内容的真实性。采取有效措施核实收款人身份和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仅仅依靠事前的资料审核,很容易让违规平台浑水摸鱼。”苏筱芮表示。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加大商户准入管理,加强对风险商户的日常巡查,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苏筱芮指出,普通用户在面对此类平台时也要提高警惕,对于一些来源不明的App、网站等,在填写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时,要仔细阅读机构发布的短信等内容。

于百程则进一步强调,监管方要求支付机构做好特约商户审核、受理终端管理、强化收单业务风险监测和健全特约商户分类巡检机制等4项内容,支付机构应该持续做好此类工作,对合作商户的舆情和投诉等方面需要做重点关注,及时核实并关停违规商户。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