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慕楚:浅析2023年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3/4/13 15:50:35

2023年对各行各业来说,可谓是充满着希望。疫情的放开、各类利好政策的加持,经济复苏正在路上。那么对于支付行业来说,2023年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在此,移动支付网从政策、技术、市场等角度,一起展望2023年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政策监管篇

随着近几年多个重磅政策的落地,支付产业趋于平稳,合规压力大、支付薄利化、产业竞争充分、优胜劣汰加剧成为了许多支付人对产业现状的普遍共识。现行与将实行政策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机遇与挑战,从中也可窥探可能发生的变化。

反洗钱与反诈上升到新的高度。近几年我国反洗钱不断趋严,配合FATF提升反洗钱合规等级是大背景,反洗钱三年规划发布、反洗钱法修订都会持续加强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要求,把支付机构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来进行反洗钱监管也是一大趋势。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人民银行对两银行和一支付机构开出总计1.34亿的巨额罚单,这被认为是监管对反洗钱监管态度的转变——从“合规为本”到“风险为本”的监管思路,加大处罚力度。可以预见,2023年支付行业的反洗钱会上升到新高度,信用卡套现之类的业务,展业逻辑会发生微妙改变。

反诈让反洗钱的要求更加具体,但同时难度更大。《反诈法》的实施,让银行和支付机构许多相关业务,从原来的违规上升到违法。百联优力因反诈不力被罚,而后支付牌照注销;厦门银行明确因“涉诈账户管理不到位”被罚。可以预见,2023年反诈的罚惩会更多,这同时给许多反诈方案及相关企业带来很多机会。

金融消保更加受重视。金融消保是近两年金融机构异常关注的话题,背后是以《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为代表的相关办法开始执行,以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开出大量金融消保相关罚单的倒逼,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中招。“未经金融消费者明示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金融信息”“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漏报投诉数据”等违法行为成为了常见的消保罚单内容。而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之后,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职能描述,也使得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行业对金融消保将会更加重视。

259号文及信用卡新规影响深化。在2022年,259号文执行深化的背景下,POS机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此外,信用卡新规的执行,也让银行更加注重信用卡的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更多联合收单需求。信用卡套现的整体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都将不断催化支付产业的变革,甚至改变原有业务的运行逻辑,如获客、积分政策、分润机制、外包机制等。

支付条例正在“落地”。自征求意见稿发布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但支付条例的影响已经开始深入产业当中。支付名称专用、实际控制人唯一、注册资本等要求都已经开始默默执行,而企业支付限制、牌照分类等重大疑问,则有待正式稿的推出。整个产业都在等待这一重塑支付产业运行逻辑的文件出台。

支付机构优胜劣汰加速。支付牌照的数量在今年初降至200张以下,而鼎盛时期最高值为271张。纯预付卡牌照营收模式转型困难;银行卡收单合规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头部现象逐渐呈现,聚合支付商反向倒逼等多种因素下,也能导致收单机构退出市场;而最为看好的互联网支付,开始趋向于“卖身”集团,依靠集团场景生存。所以总体上来看,以预付卡为主,支付机构的主动或被动退场仍然会持续。

技术及产品篇

支付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并不多,但仍然有包括刷掌在内的前端支付创新值得关注。

刷掌支付有望异军突起。刷掌支付可谓是2022年支付产业最为关注的前端支付技术创新。2021年腾讯一内部刷掌支付创新项目曝光,2022年微信支付开始在部分线下门店测试刷掌支付。此外,美国巨头亚马逊也在部分线下门店推广刷掌支付,而到了2023年,支付宝被曝出正在加速研发刷掌支付相关方案。所以从各类综合信息来看,刷掌支付在未来两三年内的快速发展将可以预见,新兴技术的推广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监管是否允许。目前公安部拥有国民指纹和人脸库,但并没有相关部门拥有国民的掌纹库,刷掌最后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管,信息安全“三法一条例”等相关生物识别法规是否允许它大规模落地仍然值得探讨。

其次是产业是否成熟。以刷脸支付为例,支付宝首先“发难”,微信支付紧随其后,在疫情暂缓市场推广的背景下,微信支付花了2-3年时间才能够与支付宝在市场、产业链、产品等各个维度有抗衡可能,且部分场景也仍然落后。虽然各自服务商体系是现成的,但是产品体验、产品产能、市场供需等各个方面,都在考验新兴支付技术的落地成熟度。

然后是用户接受度。相对于刷脸,刷掌可以更加安全,在支付时用户的主动使用意愿鉴别更加明确,不过这已经需要考虑用户的接受度以及使用意愿。这就异常考验刷掌的开通、使用、错识率等问题,整体的产品体验需要做到极致。

最后是找到适合刷掌的场景。除了现金,不是所有的支付方式都可以被人普遍接受,找到合适的适用场景才是刷掌支付推广最应该考虑的。自二维码支付之后,业界基本认为短期很难有如此低成本、高适用性的支付技术可取而代之,刷脸、刷掌同样都无法取代,但可以在部分场景找到契合点。比如刷脸在园区方案使用率较高,那么刷掌可以在什么场景呢?

刷脸支付趋于平稳。刷脸支付在2019年爆火,经历了疫情三年的产业沉淀,整体上已经趋于平稳。

向更垂直的领域延伸。过去几年刷脸支付在便利店、商超等零售领域的普及获得一定的成绩,疫情期间在园区支付当中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除此以外,刷脸正在向更加垂直的支付场景延伸,各地地铁、公交的刷脸项目频频上线,医保刷脸的需求也正在逐渐激活。

技术更迭加速。得益于近几年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升级,刷脸识别技术也在加速更迭,原来的逆光、大库场景、双胞胎识别等问题不断被解决。

更深度的产业竞争。疫情压抑了刷脸支付前端产业推广速度的同时,也给许多终端产业厂商足够的产品研发时间,包括摄像头、终端等厂商在内的玩家逐渐加入战局,更深度的产业竞争正在加剧。而随着口罩时代的逐渐远去,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刷脸支付机会。此外,随着《信息安全技术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在内的多样刷脸相关标准出台,也从标准层面促使产业走向成熟。

远程认证技术大有可为。2022年发布的信用卡新规中明确提出,将通过试点等方式探索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等创新模式。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就明确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

这就意味着信用卡“三亲见”要求可能改变,远程身份认证技术将从试点开始,逐渐适用于信用卡这一庞大市场。这其中会包含RPA、OCR、ICR、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CTID、eID等身份认证体系也有更广泛的应用想象空间。此外,部分支付机构进行的“收单双录”,也对远程认证技术有需求。

支付数据治理需求增强。过去支付相关数据一直是被产业轻视的资产,随着支付数字化升级被提出,我国以“数据二十条”“数字中国建设规划”为代表的数据相关政策开始丰满。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三权分置”产权运行机制正在建立,这就意味着拥有丰富数据资源的支付产业有了新的机遇。

数据合法合规的采集、处理、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中台的构建;前端智能营销、风控反诈、经营分析等服务的提供都会是支付产业关注的焦点。相应,大数据集群储存、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入仓入湖、数据解加密、数据血缘等等数据治理相关技术及产品,都将更受关注。

市场及垂直领域篇

受政策收紧,市场竞争充分的影响,整个支付市场“内卷”严重。

跨境支付竞争更加激烈,探寻多元化。在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速、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等背景下,多方政策都在鼓励跨境。支付机构的跨境人民币展业范围也扩展至经常项下,这都让跨境支付充满机遇及挑战。并且产业各方将会挖掘除跨境电商收付外,更加广泛的支付需求。

疫情期间,留学生支付、跨境旅游、跨境贸易三大跨境支付场景,仅跨境贸易仍然保有较高的交易量。然而,随着多方入局,跨境电商的收付款方面已经步入红海阶段。不局限于国内,在多国获牌展业,帮助其他国家的本地跨境电商完成收付款成为了许多跨境电商收付款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疫情放开后,走出国内,为其他国家提供本地化的收单服务也成为了许多支付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国内“万1~2”的费率收入,跨境支付叠加汇率波动,企业甚至可以获得“百几”的利润。国内支付与跨境支付百倍的收入差,驱使愈加“内卷”的国内支付走出国门,寻找跨境支付机遇。未来,类似留学生支付、互联网出海、游戏出海、跨境旅游、本地收单等多元化跨境支付场景需求,都将会被不断的挖掘并满足。

国内收单市场“卷”中向稳。“卷”无疑是近几年国内支付市场的一大特点,然而趋于平静的大势下,仍然有许多波澜。

信用卡收单激变加速。过去一年,信用卡收单市场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巨额罚单传闻、259号文、信用卡新规、反诈新法等持续加压,使得产业激变不断加速。未来,涨价潮之下,信用卡套现市场将会有一定程度萎缩,收单机构与银行探索新的信用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所难免,部分机构也会在这波浪潮中退出市场。

聚合收单走向差异化、数字化。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对商户进行支付聚合的任务基本已经完成,聚合收单也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在基础的支付服务逐渐同质化的背景下,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关注点,例如联合收单、本地生活服务、银行营销等业务。以SaaS为切入点,支付数字化服务不断被提及,如何将收银、点餐、外卖、O2O、发票、会员系统、营销等多样的商户服务融合到支付服务当中,考验着支付企业的综合实力。此外,各个垂直领域的定制化支付服务需求也在不断被挖掘。

终端市场辞旧迎新,加速出海。支付终端市场近几年也是比较焦虑,一方面是传统POS机存量市场在锐减;另一方面,刷脸、扫码盒子等新兴产品及新进市场竞争者不断,叠加金融信创等因素,使得整个终端市场都相当焦虑。

国内手刷市场不可避免的萎缩。在监管对信用卡收单合规整治之下,国内以信用卡套现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手刷会萎缩。但同时,有报告显示全球MPOS类产品的支付终端占比在提升,海外市场可能还有很大机会。

企业出海加速。尼尔森最新POS报告显示,亚太市场是全球唯一一个萎缩的POS市场,但其他市场均处于增长态势,特别是拉美市场,增长最快。此外,疫情促使下,全球的支付数字化浪潮加速,叠加我国互联网服务出海,这都给我国支付终端企业出海提供了机会。

关注新机遇与定制化需求。刷脸、数字人民币的兴起,给终端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增量空间,微信与支付宝两大支付巨头均开始关注刷掌支付,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终端厂商的市场信心,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新兴需求。此外,国内支付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中,并且有逐步进入深水区的趋势,这也将会对支付终端厂商提出更多定制化需求。

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情况可谓是近几年大众关注的焦点,人民银行在2023年工作会议中,“有序推进”仍然是对数字人民币工作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2022年10月发布的相关文章中,就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将以做好产品服务、夯实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治和监管基础、激励各方合作共赢为主要目标。基于此,我们可以期待数字人民币在新一年的新发展。

更加迫切的共赢模式探索。自2020年首次试点以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目前仍然没有较为明确的可持续共赢模式,这对整个产业的积极性是一大考验。数字人民币目前没有费率概念,智能合约成为了最有可能商业化的特性,然而智能合约的需定制化特征注定了其如果不能实现高度模块化、统一化,很可能只局限于服务大企业,小微企业很难获益。所以,探索可持续的产业共赢模式,成为了比较迫切的任务。

更广泛的试点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一直在扩大,但这应局限于地理区域、服务场景扩大,更加需要让原来支付产业链的更多角色参与,丰富产业生态。当然,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更加审慎,防范乱象的出现。

规范与规则的确定。无规矩则不成方圆,数字人民币需要在确立更多规范与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将一些已经明确的边界划分,向上推动并逐渐形成法律,而区分行政干预与市场规则的时机并不容易。当下主流支付“四方模式”就经历过数十年的发展,数字人民币征途漫漫。

值得期待的跨境支付尝试。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发展路径主要是两个,一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另一个是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转数快”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相对于成熟的国内移动支付环境,跨境支付是更值得数字人民币探索并改善现有体验的场景。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