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信用卡时期的抉择!
董峥移动支付网2024/8/2 9:48:08

随着信用卡行业迈入存量时代,市场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重。到底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场变革,对于从业者都是一场痛苦的抉择,但无论如何任何人都难以回避这场变革,这个抉择也就极为重要!

央行《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显示,2023年信用卡业务在用卡量规模从2022年的7.98亿张再度跌至7.67亿张,并且从2022年第四季度起连续五个季度持续下滑,甚至已经低于疫情爆发的2020年末7.78亿张。

网络上由此也传出大量唱衰信用卡的声音,“年轻人抛弃信用卡”的说法在市场上沸沸扬扬、甚嚣尘上,似乎信用卡业务对年轻一代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甚至他们的消费观念有了重大改变而开始远离信用卡。

数据反映,信用卡却大局无恙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随着各家银行2023年报披露,主要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2023年业绩呈现在市场面前,看到的却是与这些网络媒体声音不一样的结果。

由于根据监管要求不再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并且首次把降低睡眠卡比例作为要求。在2023年报业绩披露中,部分银行不再公布发卡量,或者改为公布客户数量。同时,部分银行累计发卡量或流通卡量有所下降,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按照要求削减睡眠卡比例所致。

但是,仅从规模增长放缓就能得出信用卡业务被“抛弃”、“失宠”、“滑坡”这些结论吗?实际上,卡量规模更多只是一种参考,本身作为分析的价值很低,而信用卡业务实际情况主要从交易金额、信贷余额等指标进行分析更为直观。

从信用卡的交易金额情况来看,在十五家国有/股份制银行中,除招行依然保持4.8万亿元独领风骚外,其它十家交易额虽有下降但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另外三家在1万亿元上下,一家未予以公布,2023年总体交易额达到33万亿元,剔除未公布业绩的银行2022年的数据,2023年总体交易额与2022年相比仅下降5%。

再从贷款余额规模来看,国有/股份制银行中只有五家是下降,其它十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邮储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2190亿元,增长幅度最大达20%;建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7.8%,达到了9971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指日可待;招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5.8%,也达到了9357亿元。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个人金融业务,也是重要的盈利武器,公布2023年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五家银行中,有四家分别占各家银行2023年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和接近1/4。

理念变化,信用卡该走向何方

从2023年数据显示出来的情况中可以看到,虽然信用卡业务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迹象,不过凭此就断定信用卡业务走向“衰落”,则多少有些武断。然而客观而言,信用卡业务走到今天也的确需要一场理念上的变革大潮,对它进行一次强烈的冲击。

不可否认,从2002年开始历经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取得不菲的成绩,发卡量从2000多万张增长到超过11亿张。但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似乎走偏,一方面过度追求卡量规模,进而形成大量的睡眠卡;另一方面,信用卡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导致信用风险不断增长。2015年至今,信用卡流通卡量规模增长不到一倍,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则增长了2.74倍,2024年Q1已经跃上1000亿元规模。

在上世纪90年代,拥有一张信用卡被看做是身份的象征,而随着二十一世纪初信用卡在社会中的普及,身份的象征被日渐淡化,“信用”标记的意义开始凸显,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信用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信用卡以其便捷的支付功能、丰富的用户权益,不仅将中国带入了强盛的非现金消费时代,也满足了国人日益增长的追求更高生活水准的需求。

如今,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向金融服务领域渗透和影响,信用卡不仅从理念,而且从形态上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信用卡可以完全脱离于传统的实体卡,发卡银行借助于移动终端、穿戴设备即可实现发卡功能,通过NFC、二维码等方式即可完成支付。

传统信用卡的功能与优势已经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在年轻群体中似乎日渐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尤其是千禧一代、Z世代们对信用卡的热情如退潮的海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这符合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求新求变的生活态度,让支付充满科技感的追求。

拒绝躺平,信用卡应主动求变

如果由此判断年轻客群都在远离信用卡,最直接应该体现在信用卡交易额、透支余额等数据出现缩量减少的现象,然而从2023年国有/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这两组数据的情况来看,交易总额较2022年虽有所下降,但也仅下降了5%,而信贷余额总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1.87%。

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到,除了卡量增长受到睡眠卡比例政策影响出现了下降趋势外,信用卡业务并没有像一些媒体提及的呈“断崖式”衰落的迹象,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信用卡依然还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只是从形式上更多地被绑到移动支付平台,被以账基形式而不再是以卡基形式表现出来。

卡量规模锐减,以及实卡交易形式的减少这种现象引起诸多评论,似乎从中看到年轻人在远离信用卡,并导致业务日渐式微成为“失宠”的论据,但是这种推论只能是一种“误读”。

虽然总体卡量规模有所减少,但是减少部分主要是睡眠卡,在公布累计发卡量的国有/股份制银行中,仍然有400-900万张的增量规模。根据较为客观的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判断,国内信用卡以流通卡量与有效持卡人规模计算,推测目前人均持卡数量约为1.5张,这一数据即体现了市场较为真实的持卡状况。

然而,尽管从数据中理性地看到信用卡业务并非呈现出“断崖式”下降趋势,但是行业遇到寒冬却是显而易见的。面对买方市场,用户对信用卡产品更为苛刻,信用卡业务面临着产品理念的变革。笔者在2000年创立出摆摊式发卡,虽然还在沿用,加入了大量的礼品来促营销,却不是从用户、从产品角度考虑信用卡业务经营战略思想的变化,这样信用卡业务只能是越走越窄了。

如今,信用卡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对于发卡银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趋势的变化,面对客户主动求变才是“王道”!

后信用卡时期,信用卡的自我变革

信用卡业务融入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共识,发卡银行不仅加快数字化产品研究与布局,同时大力构建数字化消费与支付体系,以数字化思维意识与经营思想推动信用卡业务体现出新金融的强大优势。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关联已经极为密切,传统的卡基支付被账基支付所一定程度替代,传统卡基形式信用卡的存在感日益下降。特别是主流年轻客群的消费观与支付习惯出现了变化,他们对消费更受到场景的影响,在电商日盛的当下,移动支付更能满足他们消费与支付的“即时”感。

横向来看现在的信用卡产品,在权益大幅缩水现状下,产品的同质性似乎显露得更为明显,甚至信用卡推广都要靠大量的礼品来“撑台”,最终陷入“办卡-睡眠-再办卡-再睡眠”的循环中,不仅增加大量的无效卡,同时对信用卡业务也起到消极的影响。

信用卡市场日渐饱和,靠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数字化是信用卡在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而存量经营则是信用卡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折扣活动,盘活自身低效用户,再通过产品挖掘消费场景,满足用户刚性消费需求,来达到吸引他行用户的目的。

信用卡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信用卡仍然在特定场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国际旅行、大额消费等这些场合,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和支付安全性仍然是其他支付方式难以比拟的。

因此,信用卡行业面临寒冬的袭扰,一方面是经济大环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二十年粗放式经营的检讨。年轻客群的选择,正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推动金融行业自我变革。

面对寒冬,发卡银行在“后信用卡时期”更应该深入思考、研究用户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加大市场精细化运营的力度,对现有的金融服务意识带来一场自我变革。

信用卡市场研究人士,十八年国内信用卡领域工作经验,专注于信用卡与支付行业发展研究,从事信用卡产品及服务营销的策划及市场工作。在信用卡与支付领域研究成果颇丰。
已在移动支付网发表 27 篇文章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文章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