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大模型:招行发布开源百亿金融大模型,平安应用场景超200个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5/5/6 9:56:19

近一年,金融业深化大模型应用,在场景落地上不断取得突破。近日,12家股份制银行的2024年报发布完毕,《银行科技研究社》对其中的大模型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股份行均提及了“大模型”,这是在2023年报、2024半年报中未曾见到的。

招行:发布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应用场景超120个

首先,招行董事长缪建民在致辞中表示,该行“AI+金融”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底座建设、中台搭建、场景应用实现新突破。

然后,行长兼CEO王良强调,银行业正处于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行业分化的关键。

在推进“AI+金融”建设上,招行从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生态建设3方面发力:

基础设施层面,搭建千卡算力集群,引入国内主流基座大模型,发布国内银行业首个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一招”,开源了2TB的金融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成一站式智能应用开发平台,沉淀企业级AI能力。场景应用层面,在多个领域超120个场景探索大模型应用。生态建设层面,完善内部大模型体验平台“AI共创”的建设,对外扩展大模型“朋友圈”,参与外部大模型生态建设。

经过梳理可发现,招行已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零售、批发、风控、经营管理、内部运营等方面。

零售业务方面,“小招”从财富助理向能听会说的银行助理升级,运用大模型技术全面提升其智能化水平,提升高频复杂场景自服务能力。

批发业务方面,运用大模型技术打造数字产品经理,更好地识别客户意图,同时整合内外部数据,运用AI技术、以模型化方式驱动产品创设。

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大模型与场景的结合应用,运用AI技术提升信贷流程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方面,该行除了在零售条线、批发条线均打造对应的智能助手外,还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到资本管理领域,打造“智本GPT”。在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模式上,基于大模型技术开发“数字美眉”机器人,实现对员工的智能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数字美眉”用户数达2.53万人。

内部运营方面,推进财务运营的智能化转型,实现大模型在财务报销审核领域的应用。

平安银行:大模型应用场景超200个,提供低代码的大模型开发模式

平安银行介绍,其构建大模型能力体系及应用生态,提供低代码的大模型开发模式,支持员工自主使用和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2024年末,该行已上线知识数据Agent、风险RiskGPT、CoPArtner代码辅助平台、办公智能助手等大模型应用场景超200个。

例如,在客户经营方面,该行深化“AI+T+Offline”服务模式,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覆盖场景,打通人工智能客户服务、电话等多种服务渠道,并深化AI助手、综合化触客操作平台等数字化应用,提高远程银行服务时效。

在智慧稽核方面,打造“慧小喵”审计大模型,赋能专业问答、问题诊断和报告撰写,以提升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工作质效。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该行AI辅助代码评审占比增长约20%,月均自动化发布应用超3400个,同比增长约13%。

中信银行:升级融合“中信大脑”和“仓颉大模型”,大模型落地多场景

中信银行方面,其升级融合决策式AI“中信大脑”及生成式AI“仓颉大模型”,建成“自主平台+场景深耕+生态共建”三位一体AI赋能体系,中信大脑落地场景超1600个,仓颉大模型落地财富管理、客服中心、市场营销、投顾、风险合规等业务场景,孵化超80项创新应用。

在中信银行App上,该行在原有智能分发基础上,打造基于用户生命周期、产品偏好分析及场景洞察的“人货场流量分发大模型”,提升流量分发效率。

光大银行:制定《模型建设发展规划》,开展关键领域大模型研究

光大银行表示,其强化数字风险管理,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优化升级特征模型策略平台,新增大模型服务能力和实时模型服务能力;深化人工智能应用,AI中台累计接入76个系统,服务39家总分行机构,提供210项AI能力,输出场景282个等。

事实上,从上层规划到具体应用,该行均取得新进展。

在模型规划治理方面,制定《模型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决策式模型+生成式模型”综合应用的智能解决方案。

此外,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完成面向公司金融场景授信调查报告智能生成功能的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银行通过融合AI大模型和BI分析能力,开发基于自然语言对话的智能分析工具——“问数”,其PC版和移动版均已上线并在2家支行和1个总行业务部门开展试用。该工具旨在降低数据使用门槛、赋能一线丰富业务场景、优化用数体验。

浦发银行:基于四大智能平台构建大模型矩阵,实现国产算力平台+DeepSeek应用

浦发银行则打造企业级知识库,启动“8+X”数字客户经理能力体系建设,构建形成“行员热线”等AI应用场景。完成百亿级以上开源大模型服务部署,构建多维度大模型矩阵和大小模型协作模式,实现模型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

该行强化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与数字生态“五数建设”。其中,在数字基建领域,推进智能平台建设,基于大模型训练、推理、应用创设以及知识工程四大智能平台,构建多能力、多模态、高时效大模型服务矩阵。算力建设方面,通过存量算力优化和新增算力采购,支撑大模型应用场景试点。算法建设方面,构建大模型评测体系,完成多个开源和商用模型评测,并引入多个开源大模型。

在具体应用上,其探索AI在零贷数字化风控中的使用,加工AI标签,利用大模型技术分析识别客户情况,嵌入平台对客户进行标签化管理,以便采取针对性策略。

在年报中,浦发银行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到了DeepSeek。

其打造“智能问答、行业研究、交互式报告、智能营销、智能表单、财务分析、智能风控、法律顾问”等8大企业级AI组件,围绕对公授信AI赋能、运营智能审录、制度合同AI速审、智能坐席辅助、投行并购展业、金融市场自营业务、数智普惠AI应用、零售数智营销风控、浦惠来了、智能体创设10大工程,建设100+AI应用场景,赋能主要体现在智能获客、智能风控、降本增效3方面。

其中,降本增效方面,“小微企业授信尽调报告智能生成”在试点场景下,平均每份报告节约0.25人天,助力普惠客户尽调效率提升至少50%。截至2025年2月,浦发银行在昇腾服务器上完成DeepSeek-R1 671B千亿级大模型的部署,在股份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DeepSeek大模型的金融应用。同时,研究DeepSeek技术实现,开展模型蒸馏技术研究验证,基于超大模型数据蒸馏中小模型,强化中小模型预测精度,提升算力利用效率和模型推理效率,赋能内容生成、内容识别、推理决策、编码分析等多种类型的智能体创设。

广发银行:完成大模型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及架构设计,落地场景超30个

广发银行透露,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完成大模型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及架构设计,上线智能算力设备,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0个,搭建智能语音客服、智能外呼机器人、智能知识库、智能文本客服、智能坐席辅助、智能虚拟数字人等六大智能服务板块。

据悉,其银行客户行为序列大模型在财富提升客群活动中实现16.3%的提升率,人均AUM提升额超25000元。

广发银行还进行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专题介绍,该行于2023年引入开源大模型,实施大模型能力建设规划及“一核多元”架构设计,完成数据科学基础平台的研发,提供平台级的大模型开发、应用及管理能力。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零售、对公等核心业务板块,重点聚焦风险防控、业务营销、客户服务及效率提升四类场景,在大零售业务实现客服坐席辅助等场景,在对公业务实现数企通营销场景,在行内办公实现制度问答场景,在科技研发实现AI辅助研发场景。

在具体应用上,例如,大模型智能知识库嵌入“发现精彩”产品搜索入口,为秒杀活动提供服务;大模型智能座席辅助累计支持座席数8600席,已覆盖信用卡、零售等业务场景,提供智能填单、通话摘要等30余项智能人机协同服务功能。

另外,该行自研基于大模型的知识问答产品“智搜”、办公辅助“智说”、图像生成编辑“智图”等产品,实现制度精准搜索、文稿撰写润色、图像设计等功能。

兴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引入大模型,应用场景超70个

兴业银行方面,持续优化创新机制,大模型在风控、投研等70多个场景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孵化并推广“兴小二”债券交易机器人等一批数实融合应用。

在金融市场业务上,该行推动金融科技赋能投资交易,依托智能化交易平台,引入机器学习、大模型等技术进行系统和策略升级,通过各类算法和因子挖掘提升交易效率。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表示,2025年,该行要推进“智慧决策中枢+人机共智场景+技术向善伦理”,形成“AI人人可用,人人都用AI”的氛围,推动“数字兴业”尽快走进“智慧兴业”。

华夏银行推进大模型多领域应用,浙商银行发力大模型通用产品建设

其他几家银行,包括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等在2024年报中提及的大模型相关内容相对较少。

华夏银行方面,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在智能客服、辅助研发等领域场景应用,构建基于多种算力融合的量子金融云平台。关于未来发展,该行表示,将强化人力成本管控,深化集中运营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释放人力资源。

浙商银行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大模型、数字人、量子技术等新技术研究应用,推进大模型通用产品建设,集成智能问答、公文写作等能力。正式发布“数智体验官”—数字人“智盈”,在展厅、经营管理驾驶舱等场景上线应用。

恒丰银行加快基石模型体系建设,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智能风控大模型集群,完善线上审批风控模型体系。以自建和联合建模方式完成多个模型集群,开展多个重要模型的全面验证。

渤海银行则系统谋划大模型建设,上线零售智能风控报告,同步推进问答助手等应用场景,推动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数字生产力发展和智能化升级。在2025年,该行将加快推进四大企业级工程建设,深化大模型布局。

民生银行其实未介绍2024年大模型相关进展,而是强调2025年要发力大模型。该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2025年要加速AI技术应用和大模型建设,加强AI技术赋能;运用大模型技术在知识生产和应用领域的能力,打造企业级知识管理体系,赋能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行长王晓永则指出,新的一年要丰富大模型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转型。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