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相关指标趋于稳定或好转,第一季度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拨备覆盖率均有所提升。但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过度融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叉传染、银行防假反假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信用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不断上升。全面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银行业需要构建良好信贷文化,强化资源配置顶层布局,实施表内外融资统一风险管控,做实统一授信管理,落实风险管控责任,不断提高防假反假能力。
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的复杂性不断上升
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的复杂性上升,既受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及风险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也与银行自身业务范围日益扩大、经营架构日趋复杂、防假反假能力不足等直接关联。
经济金融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几年,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各种结构性矛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制造业整体投资相对低迷,企业经营困境尚未根本缓解。传统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在钢铁、煤炭等去产能重点领域,企业过度融资、债务及人员负担过重等风险特征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制造业总体增长较快,但部分行业也出现产能过剩苗头,市场、技术及价格风险较难把控。
受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拉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致使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既带来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也直接影响其他实体产业发展,加大了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及结构性风险。政府投资类项目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发展较快,控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避免政府违法违规融资,对银行风险把控提出了新要求。
服务小微企业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针对小微企业风险较高、信息不透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模式还需积极探索。
经济决定金融,银行信贷结构与实体经济结构直接关联,我国转型期经济运行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对银行把控系统性信用风险提出了挑战,也对银行准确把握新增融资投向、有效管控存量融资风险提出了挑战。
企业过度融资较难把控
伴随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类企业呈集团化发展趋势,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对企业过度融资的把控面临较多难题。
企业融资总量难以摸清底数。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机构涵盖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小贷公司、资管公司等众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包括股权、债权、各类SPV、股票、公司债、私募债等各种金融产品。各类机构监管体系不同、金融产品登记备案要求不同,相关部门尚未建立企业全口径融资信息系统,商业银行难以准确统计把握企业整体融资情况。
企业关联关系难以梳理清晰。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集团内企业股权关系复杂,集团各层级融资主体偿债能力差异较大,关联增信带来的或有负债难以评估。特别是部分集团企业通过控股金融机构,利用旗下上市公司平台,脱离经营主业,过度进行资本杠杆运作,放大金融风险。
明股实债业务增加企业隐性债务。商业银行资金支持的部分股权投资业务、债转股业务,在交易结构中会增加股东回购、收益承诺等安排,表面上增加了企业股本规模,降低了财务杠杆,但是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依赖保障退出方履行偿还义务,本质是财务杠杆转移。甚至由于投资结构的优先劣后设计,投资完成后实际增加了资金杠杆。
金融机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交叉传染
多层次金融市场关联性导致信用风险的诱发因素多元化。伴随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现金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各类金融市场风险逐渐成为企业偿债风险的重要诱发因素。如债券发行失败导致再融资断档、股票市场波动导致押品价值缩水、期货爆仓导致套保失败、汇率波动导致资金成本飙升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发生信用风险。
部分金融机构受到业绩驱动,产品设计脱离客户风险本源,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设计,人为拉长交易链条,增加参与金融机构,放大资金杠杆。当底层客户发生兑付危机时,信用风险在交易链条各金融机构间传染与放大,扩大了信用风险波及范围,甚至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
银行自身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经营范围及管理架构也日趋复杂。针对同一个集团客户的融资需求,可能涉及银行内部多个业务条线,涉及多个境内外分行、子公司、控股公司,涉及自营资金与代理资金在多个市场的投资运作,各种投资及融资产品在某一时点风险特征不完全相同,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快速上升。
银行自身防假反假能力不足
在我国当前的信用及法律环境下,企业造假成本相对较低,对造假的惩处力度不足。经济下行期,企业经营情况普遍下滑,经营压力、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中的造假现象较为普遍,造假手段复杂多样,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财务报表粉饰造假、交易背景造假、融资用途造假、刻意隐瞒关联关系、押品造假等,商业银行防假反假任务较重。
面对复杂的防假反假形势,银行自身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及防假反假能力建设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出现了一些因涉及虚假信息、虚假交易造成的风险事件。尽职调查简单使用企业提供资料,未有效核实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的甚至为了业务审批通过,放任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审查审核未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审核验证,过度依赖尽职调查提供的信息和材料。跨区域、跨市场、跨境内外的创新产品客户贷后管理责任不落实,客户风险检查与监测工作悬空。客户信息数据来源过于单一,信息化技术工具应用不足,难以做到客户信息交叉印证、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全面加强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
为有效应对信用风险管理复杂形势,切实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商业银行需要从文化理念、顶层布局、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上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方式加强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
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聚焦经营主业和本源
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信贷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银行信贷经营的战略取向、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全过程管理具有持久影响力,对促进信贷各条线各环节达成风险共识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信贷文化应紧紧围绕“聚焦经营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把控实质风险”三个核心。
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商业银行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商业银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定位,把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优化信贷战略定位,重在把握结构性机遇、防控结构性风险。同时,要严控资金脱实向虚、背离有效需求,切实发挥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基础功能,形成信贷经营与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基本格局。在商业银行内部,要树立良好的发展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处理好市场和风险的平衡关系,切实转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并重,避免单纯追求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张信贷规模、放松信贷标准和底线。
做好顶层布局,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合理的资产结构、信贷结构是防控信用风险的最有效手段。商业银行应强化顶层布局,建立信贷资产流量管理体系,将存量贷款收回移位再贷和新增贷款并轨管理、统筹配置,通过合理的布局结构,调整熨平经济周期的影响与冲击。
一是做好大类资产结构布局。银行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战略、风险偏好以及多层次金融市场情况,对自身信贷、债券、同业、代理投资等表内外资产做好结构设计。信贷与非信贷资产的合理布局,既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资金需求,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也要充分考虑各类资产信用风险的关联性,避免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交叉传染。
二是做好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布局。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产业发展趋势及融资风险收益等因素,合理规划信贷行业、区域及客户结构,组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推动存量移位资源与新增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信贷结构调整。重点梳理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客户情况,支持先进制造业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优质客户发展,做好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融资有效退出,做好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提前退出。认真落实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防范热点城市资产泡沫风险及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过长风险。对政府投资类项目融资,既要把控好融资的合规性风险,避免违法违规融资,也要关注项目偿债风险,避免过度负债。
三是小微企业金融应向专营化、小额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通过产品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主导风险补偿基金合作、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有效控制业务整体信用风险。
做实统一授信,控制企业过度融资
防范企业过度融资,控制企业综合负债水平,重点要做实、做细企业统一授信,把控风险总量。
要重点关注关联企业、集团企业统一授信管理。关联企业要重点关注互联互保、股权代持、一致控制人等隐性关系的发掘;集团企业要重视快速多元化、快速扩张、具备金融平台或上市公司平台等特征企业的统一授信管理。
做好客户全口径统一授信管理。应以客户为中心将贷款、债券、代理投资、或有负债等信用风险敞口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做好客户风险总量控制。随着银行经营架构日趋复杂,要注意做好集团内部各分支机构统一授信管理,尤其是做好相关业务系统对接,防范境内外各分支机构对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重视客户授信的动态管理。目前银行对客户授信,大多重视授信核定而忽视后续动态调整。市场环境及企业经营状况变化较快,银行也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动态调整授信额度、结构和使用条件,对于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的客户,要及时调减授信。
把控创新产品实质风险,实施表内外全口径风险管理
金融产品创新设计应以把控实质风险为核心,按照“简单、透明、可控”的原则,控制杠杆比率与嵌套投资,缩短交易链条,强化穿透管理。对于跨市场、多机构、跨行业的交叉金融产品应做到围绕融资客户,表内表外风险敞口全口径管理。产品创新应有制度安排,综合评估创新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制定创新产品限额与相关政策。表内外各类产品应有总量、限额、集中度等量化控制指标,统一控制集团风险敞口。创新产品交易结构设计应做到底层客户穿透,实现统一风险视图与全流程风险管理。创新产品实质信用风险应把握底层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与资金用途两个关键。对于创新产品应做到差异化管理,风险实质为信用风险的产品应统一风险偏好、执行统一行业政策、做好客户风险控制,风险实质为市场风险或其他风险的应做好风险敞口总量控制。
提高商业银行防假反假能力
做实前台中台制衡机制,树立信贷人员防假反假意识,加强基础信息真实性关联,加强基本信贷逻辑判断。要加强信贷队伍财务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勾稽关系分析、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提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防假反假水平。建立防假反假机制,对于造假的融资客户、执业诚信低的第三方机构建立名单制管理。抓住金融科技机遇,加强各类信息数据搜集与挖掘,建立客户模型风险与风险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方数据交叉验证客户信息真实性,做到贷前精准客户营销、贷后客户风险实时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完善信贷体制机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
完善信贷经营体制机制,重点是要落实好各层级、各环节的信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各级分行信贷经营责任分工。一级分行负责区域信贷布局与信贷战略落地,二级分行负责客户准入与营销指导,支行负责客户关系维护与贷后管理落地。落实前中后台职责分工。营销部门落实客户准入、尽职调查真实有效、客户管理职责;审批部门落实客户授信、单笔融资审批职责;直接经营机构落实贷款管理与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各级监控体系职能分工,做好客户风险监控工作。落实专家治贷,强化机构人员资质管理。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4:04:03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17:30:4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3 14:18:05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7 16:47: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5 14:39:58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1 14:19:51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0 11:17:11
- 移动支付网 | 2022/8/5 19:47:09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 19:34:58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 12:09:15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 11:41:14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6 14:06:19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5 9:45:00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5 9:35:45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2 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