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龙强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兼战略部总经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来源/《当代金融家》杂志2019年2-3期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兴起,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纵观全球,开放银行正在成为银行业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开放银行是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发展的具体形态,布局开放银行对整个金融行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商业银行的变革与进化
回顾银行业发展史,其不仅是金融行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金融科技进化史。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商业银行的进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Bank1.0模式的物理网点开疆扩土阶段。从农耕文明的钱庄、典当行等零散分布的货币兑换机构,到圣殿骑士团等具有近代银行雏形的“金融机构”,再到随工业文明发展逐步成型的现代银行。这一阶段,商业银行依托实体网点,追求规模效应的扩张模式,但随着投入产出比不断降低,网点经济开始出现发展疲态。就我国而言,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其中工、农、建、中、交行、邮储银行的网点总数合计达10.8万个,占比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新设网点向县乡域普惠金融倾斜和智慧网点转型已成两大趋势。
Ban2.0模式的物理网点与电子银行并存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开始探索运用网银、手机银行等互联网渠道,以提高柜面替代率,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黏性。这一阶段,商业银行以服务存量客户为主。银行平均离柜率在2014年末是67.88%,到了2017年末达到了87.58%,部分银行甚至达到95%以上。
Bank3.0模式的直销银行与互联网银行探索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纷纷重构手机银行或推出直销银行服务。截至2018年8月,我国提供独立直销银行APP应用的银行共计114家,其中城商行70家、农商行26家,但普遍不温不火,同质化严重。百度、阿里和腾讯(BAT)等互联网巨头则发起设立互联网银行,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设物理网点,探索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服务。
Bank4.0模式的金融科技和开放银行阶段。这一阶段,商业银行主动“走出去”开展跨界融合,开始全面运用金融科技变革服务模式,通过开放API、SDK等方式嵌入生态合作伙伴,有效解决银行类APP使用时长短、低频率等痛点,弥补物理网点、独立APP触达长尾客群不足的天然短板。“2017年百信银行开业”入选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也是Bank4.0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开放银行的特征和盈利模式
开放银行是信息文明时代历史演进的产物和创新。一般而言,开放银行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与商业生态连接的共生模式,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概括来讲,开放银行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开放银行的本质是金融科技。借助开放API、大数据等技术,开放银行进一步打破了商业银行内部的部门壁垒和数据壁垒以及与外部平台的隔阂,支持标准化、一站式快速输出。银行前端的业务给客户的体验越来越好,但中后端的业务逻辑和技术底层越来越复杂。可以说,科技进步为开放银行提供了进化动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二,封闭式闭环转向开放式闭环。以前金融服务是通过网点或APP封闭式输出,部门业务之间存在壁垒。开放银行的交付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场景在前、金融在后,银行作为底层的金融服务供给方开放给场景,在保证业务合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银行服务与衣、食、住、行、医等诸多场景的闭环和共生。
第三,去中心化提升用户体验。开放银行模式下,通过算法驱动实现去中心化嵌入场景,银行与用户在多维空间零距离触达,提供千人千面的聚合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从盈利模式看,当前,开放银行的盈利本质上还是靠信贷、支付结算等银行服务形成的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等,尤其是随着服务边界的打开,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可能随之提高。在监管许可和信息安全前提下,基于科技和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开放银行将会形成更加多元的收入模式。
国内外开放银行探索殊途同归
自2014年英国首次提出“开放银行”概念以来,开放银行在全球各地呈现飞速发展态势。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差异,国内外开放银行探索发展之路略有不同,但纵观全球银行业在开放银行领域的实践,又呈现殊途同归的态势。
从监管环境看,国外以监管驱动为主,国内以市场驱动为主。英国、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发达的国家均为政策先行,即先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指导手册和制度框架,再逐步放开开放银行的实践。总体看来,银行、政府以及第三方公司等参与主体各司其职,以API接口等方式在有标准、有规范、有约束的情况下有序走向开放。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开放银行的政策或标准,开放银行的发展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或金融科技的创新驱动。
从业务实践看,国内外开放银行实践较为趋同。尽管国内外开放银行的发展驱动力略有差异,但无论是选择“走出去”还是选择“引进来”的方式,最终多以开放API、SDK等形式实现金融功能开放,与第三方机构共同构建金融新生态。例如,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银行,花旗银行从内部强化底层API技术,并在全球推出Citi开发者中心,先后开放包括账户、授权、信用卡、转账、花旗点数等八大类API给外部开发者调用,以使开发者可按需自由拼接组装富有创意的金融应用程序,西班牙BBVA银行则开放8大类API,并成为全球第一家以商业化运作开放API的银行;在亚洲,星展银行于2017年底推出API平台,开放转账、奖励、移动付款应用PayLah,以及实时付款等横跨20个范畴的155个API。在国内,中国银行的中银开放平台、浦发银行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百信银行智融Inside开放平台等较早地开启了我国的开放银行实践之路。
开放银行的风险与挑战。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管控链条拉得更长,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数据泄露风险。开放银行连接众多主体之后,数据泄露风险增多,合作的任何一方在数据保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都可能危及整体的金融数据安全。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开放银行接口服务属于外部服务,一旦被恶意调用并发起拒绝式服务攻击,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服务不可用,严重影响银行安全。三是业务合规风险。开放银行将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拆分,外部合作方可能超范围使用开放银行的服务接口,给业务合规带来新的挑战。四是IT能力挑战。开放银行连接平台的数量和服务调用的次数大大增加,对银行的互联网连接能力和IT能力是较大挑战。
当然,任何改变和创新都可能意味着风险。但金融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合理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才能及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跟上时代步伐。而如果不改变,银行业还停留在“进亦忧、退亦忧”的患得患失状态,就有可能迷失发展方向,甚至消亡。
实践:百信银行“智融Inside”
得益于中信银行的金融基因和百度的科技实力,百信银行是监管创新的一项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是新时代背景下一个特殊的银行新物种,科技和数据人员占比超过60%,更像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早在成立之初,百信银行就坚持走开放银行实践之路,定义了“智能银行即服务”的金融科技战略,希望在扎实深耕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借助开放银行基因发力金融科技,从而创新多元化的服务和收入模式,并助力主营金融业务打造更强竞争力,最终搭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2018年上半年,百信银行发布了开放银行业界的明星产品——“智融Inside”,作为百信银行金融开放的统一入口,建立了开发者中心和技术开放商城,目前对外提供超过130个通用API接口,最快5分钟就可以极速接入(见图1)。
智融Inside具有以下五大技术特点:
分布式系统架构:智融Inside使用Spring Cloud架构实现,通过Zuul网关组件提供智能路由、访问过滤功能,使用Groovy脚本实现业务逻辑Filter的动态加载;同时使用Hystrix容错管理组件实现熔断,保证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提供强大的容错能力。通过注册中心实现分布式集群部署,实现系统高可用高性能运行。
一站式极速接入:智融Inside具备快捷健全的线上自助接入体系。对互联网开放门户商城,合作方以线上订阅、线上接入、线上测试、线上审批、线上投产。同时实现系统接口自动化扫描、线上发布能力,供场景合作方订阅使用。支持Sidecar、分布式网关等多种方式的系统间交互,同时提供轻量级SDK,供合作方快速接入。
高可控金融服务:
·安全可信传输:通过网络白名单机制、防火墙策略、身份校验、签名认证、高强加密算法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业务报文安全可靠在互联网传输;
·灰度发布:基于Nginx集群、金融网关组件实现系统灰度发布机制,控制流量分发比例,支持业务系统小流量完成验证;
·多维度流控技术:使用Redis+Ehcache缓存技术,实现配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实时同步,基于Redis实现多维度的流量控制机制,保障业务系统平稳运行。
乐高式服务编排:通过Activiti流程引擎,实现业务服务场景可视化灵活编排。赋予业务系统产品创新能力。
全视角智能监控:基于实时日志信息、数据库信息,从技术角度、业务角度对系统运行情况、业务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通过Kafka消息队列传输,通过流式计算平台,录入HBase完成监控信息大数据存储;通过openTSDB,对业务指标实时监控,并以丰富的图表组件展示。
智融Inside充分发挥金融能力撮合的桥梁作用,充当金融服务的“连接器”“适配器”,保证场景合作方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金融诉求,同时提高开发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目前,智融Inside已经接入近100家平台,包括百度、小米、爱奇艺等主流互联网平台以及国安社区、中信书店等线下场景,逐步沉淀了普惠信贷、智能理财、智能账户、用户画像等开放银行能力,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场景的融合共生,共同为用户营造触手可得的开放金融新生态。仅一年时间,智融Inside服务用户已经接近1000万。
打造新型商业范式
开放银行是金融科技深度应用于银行领域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银行范一飞副行长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开启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文中提出,要“借鉴开放银行模式,打造‘平台+生态’的新型商业范式,推动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开放银行给银行业带来了一次全新机遇,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公平的。因此,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银行等参与主体就要进化思想,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多边平台下的利益共同体,与合作各方共同构建共生型组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开放银行时代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边际成本的大幅下降,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凸显,银行业尤其是互联网银行的估值逻辑也一定会被重新定义。
展开全文
- 金融电子化 | 2020/8/20 11:00:07
- 凤凰网WEMONEY | 2019/9/25 10:53:44
- 移动支付网 | 2019/4/30 9:12:06
- 移动支付网 | 2019/4/12 19:54:33
- 九卦金融圈 | 2018/2/26 9:59:17
- 移动支付网 | 2022/6/14 19:01:50
- 移动支付网 | 2022/4/18 11:28:31
- 移动支付网 | 2021/8/26 14:09:09
- 移动支付网 | 2021/6/15 11:26:17
- 移动支付网 | 2021/3/26 14:27:22
- 移动支付网 | 2020/11/26 15:28:16
- 新流财经 | 2020/11/19 14:24:28
- 移动支付网 | 2020/8/28 14:17:42
- 移动支付网 | 2020/8/15 18:09:10
- 财经网 | 2020/6/22 1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