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银行科技产品部总经理周竣涛:开放银行的百信模式
2019/6/13 10:45:12

百信银行科技产品部总经理周竣涛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历经1.0到3.0的阶段性突破,通过不断的蜕变挑战越来越多的“不可能”。现在,银行4.0的大门已经打开,开放银行模式必将颠覆现有金融形态,引领实现银行4.0的宏伟目标。

近几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出现了更多的新场景、新生态,金融机构拥抱变化、开放能力,助力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赋能场景生态,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2018年是金融科技的爆发年,也是开放银行发展的元年。理念和技术先进的传统银行基于自身沉淀与积累探索开放银行新业务模式,新兴互联网银行更是在模式和技术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金融开放领域扩边界、搭平台、建生态。开放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进程中不可逆的趋势,开放银行也必将是Bank4.0理念的变革前沿。

一、开放银行是新事物吗?

开放银行一词最早由英国提出,源于英文单词OpenBanking,是指银行通过API、SDK、H5等方式,以单个接口或者解决方案的形式,将银行金融能力开放给特定场景创新方、场景服务方,植入场景,基于场景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无摩擦的金融服务体验。

英国、欧盟在开放银行标准方面走在国际前列,新加坡、中国香港紧随其后。

2013年英国启动开放银行研究工作,2016年正式发布开放银行标准。2016年1月欧盟正式生效的《新支付指令》(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 2,PSD2)更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将开放上升到法律层面,要求金融机构在用户授权下将账户和交易数据开放给第三方。随后,新加坡、中国香港的监管部门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开放银行标准。全球开放银行与监管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全球开放银行与监管发展历程

英国、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为了确保本国和本地区在未来金融行业的领导和中心地位均从政府层面落地法规,分步分阶段稳步推进开放银行,在开放银行的发展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兴的开放银行如西班牙BBVA、德国Solaris Bank已经通过向第三方企业提供开放API服务,改写金融版图,一批借助开放银行提供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科技公司如Tink等,适配不同银行,提供统一接口标准,将金融服务无差异化地提供给场景方,加速场景创新,让终端用户的金融体验更加平滑无感。

二、中国开放银行的现状

2018年,我国各类大中小银行开始布局开放银行,探索业务模式。现阶段,国内开放银行领域尚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探索阶段。

以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为代表的理念先进的传统银行,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和业务特色实现“科技+业务”的结对输出。招银云创在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业务云服务的同时,将招银系的金融服务能力一并向金融同业机构输出。兴业数金则依托其中小银行系统托管业务,向300多家中小银行提供一揽子科技解决方案和金融解决方案。

以光大银行、新网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利用自身拳头业务产品,深耕领域服务输出。光大银行借助其明星产品“云缴费”与300多家平台伙伴,深挖缴费服务市场,实现能力输出;新网银行则重点围绕其信贷类产品“好人贷”和资管业务展开输出;微众银行的开放围绕“微粒贷”产品进行。银行均基于自身金融能力实现开放赋能,是目前国内开放银行的主要形态。

以工商银行、百信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将自身全部金融能力分级分类对外输出,同时联合开放银行上下游,包括金融同业机构、科技厂商、场景方,共享共建,谋求建立开放生态,体现更大程度的开放。

三、百信开放银行模式

百信银行于2017年11月正式开业,在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开放之路,经过1年多的发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开放模式。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完成了80多家平台的开放合作,行内主要金融能力均已实现对外输出,各类业务日均交易量180多万次,开放业务支撑了全行70%以上的业务。“百信模式+百信速度”验证了百信开放银行理念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1.百信的开放银行模式

(1)百信模式一:共享共建,开放生态。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包含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等多方共享共建的开放生态,致力于场景创新,通过向大众提供便捷极致的金融服务聚集流量,促进各方共同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2)百信模式二:极速接入,快速创新。建设一站式自助接入平台,实现金融能力从发布到订阅,再到测试投产以及运营的全流程线上化,加速迭代试错和场景创新。

(3)百信模式三:全面开放,科技赋能。在满足监管要求下开放自身全部金融能力,同时联合同业共同开放,并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生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开放平台。

2.共享共建,开放生态

健康、开放、可持续的开放生态应该是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场景流量方及终端用户共同构成、共享共建的金融生态,各方基于基础金融服务贡献科技力量,并不断创新场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百信金融开放生态按照参与角色划分为:金融同业、科技公司、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和终端用户5类(如图2所示)。同一个参与方可能在开放生态中扮演多个角色。

图2百信金融开放生态

金融同业:开放生态的基础金融能力提供方,对外开放金融账户、支付转账、存款、贷款、理财、保险等金融能力,同时也提供各类场景解决方案,通过对外能力输出实现获客、资金沉淀等目标,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科技公司:基于自身优势提供先进的科技能力、数据能力、风控能力、开源组件等,辅助金融场景创新,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公司、数据厂商、开源组织等。此类科技公司在垂直细分领域有较强的专业优势,通过专业的能力输出实现自身企业价值。

场景创新方:金融场景的创新者,是金融能力和场景应用方间的桥接器,一头连金融,一头连场景,适配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接口,向场景应用方提供标准、统一的接口,也是金融能力的代理商,通过中间价值分润实现盈利。

场景应用方:金融场景的使用方、触客端,拥有场景和流量,对金融能力有诉求有依赖,通过金融机构和场景创新方提供的金融解决方案完善自有生态,实现更大企业价值。场景应用方是开放生态的绝对主力,涉及社会衣食住行各行各业。

终端用户:开放银行各类场景的使用者,也是开放银行最终的服务对象。

百信银行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回归金融本质,银行的使命是“让百姓乐享简单可信赖的金融生活”,普惠的金融生活应该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能够触达各类场景终端用户的科技公司提供,百信的开放银行生态,谋求从终端客户到金融机构全链路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参与其中,共享共建,贡献专业能力,实现企业价值,在普惠大众的同时实现生态融合和收益最大化。

目前,百信开放生态已经完成规划,基于私有化部署的平台已搭建完成,百信开放银行模式已经步入正轨。

3.极速接入,快速创新

现阶段从金融机构到终端客户的中间流程却崎岖坎坷,金融机构与场景创新方、场景创新方与场景应用方合作期间,面临准入合规、商务、技术、安全等各方面的摩擦和挑战,而系统对接就又面临着传输协议、报文格式、加解密方式、签名方式等众多差异化摩擦,只有具备快速的试错和创新能力才能让创新场景抓住稍瞬即逝的商机,占领市场,因此对于金融机构、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来说,快速的服务组装和释放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开放银行生态各方对系统对接速度的强烈诉求。

百信银行建设了一站式自助接入平台,实现了从能力发布到服务订阅全流程线上化,快速实现系统对接,让各参与方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系统对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业务试错(如图3所示)。

图3百信银行一站式自助接入流程

通过一站式自助接入平台,金融同业、科技公司在百信开放银行平台门户快速完成能力发布和审批流程,并基于行业经验灵活完成金融解决方案组装编排,通过平台对外展示;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通过开放门户了解认知各类API、解决方案,基于场景并订阅所需能力,审批通过后分钟级配置就绪,即可接入测试环境启动系统和业务测试;完成充分的业务测试、功能预览后,通过平台提交投产申请,在线审批完成后,完成一键投产;业务投产后运行期间,可准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和业务画像。

一站式自助接入平台保证了场景业务创新的快速落地,百信开放银行平均6天投产一家场景应用方,最快2天完成一家场景应用方从场景订阅到生产投产全流程,百信速度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4.全面开放,科技赋能

在遵循监管合规的前提下,百信开放自身全部金融能力,深度赋能生态。目前,开放银行平台API市场中有超过350个通用接口,金融开放场景涉及账户、支付、行业存管、收单、信用贷、供应链金融、存款理财7个大类20多个场景。科技赋能开放银行如图4所示。

图4科技赋能开放银行

百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打造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开放API、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开放银行平台。

分布式微服务: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实现功能横向扩展,资源弹性供给能力,微服务化架构实现业务功能充分解耦,新功能灵活发版,系统7×24对外提供服务,自如应对互联网流量。

开放API技术:开放银行核心就是开放API技术,通过API金融系统无缝且安全地共享数据访问和跨系统业务处理。开放API对金融服务的产品化、标准化有更高的要求,对开放银行的服务进行清晰的类型分类,制定接口统一识别码,确定唯一的应用标识,明确的API权限校验机制,统一规范的报文格式标准以及服务调用协议。百信银行开放门户,允许已认证第三方机构在门户上发布、订阅API接口,提供基于API的解决方案,共同丰富完善生态。

安全机制:百信银行开放银行平台严格执行安全控制机制。平台各参与者采用SSL/TLS等安全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交互报文通过数字签名、加密等手段保证不可篡改性和机密性,结合网络安全手段和参与者合作身份校验机制,做到多层安全防护。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对系统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对异常交易和异常参与方,能做到实时流控,快速阻断,保证平台系统稳定,数据安全。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百信将大数据能力应用于风控建模、系统分析、客户行为分析等领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风控、智能运维、智能推荐等,为场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和手段。

百信银行基于创新技术构建开放生态,进而通过创新场景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的金融体验。也正契合了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中提到的“未来银行要向客户提供无摩擦的用户体验”的银行理念。

四、开放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深挖领域?全面开放?总有一个方向适合你

放眼世界,不管是已经成功迈出开放银行第一步的欧盟,还是正处于“百花齐放式”探索阶段的国内各银行,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开放银行模式。或基于已有业务的规模优势在开放银行的一个或者几个业务领域做大做深,或联合场景链路上下游,共建生态,只要目标是为了普惠大众、提升百姓金融体验,就能在未来的开放银行的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2.挑战:开放模式下的信息安全与用户权益保护

开放银行的目标是为大众提供无摩擦的普惠金融服务,开放的前提是保证用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指导金融行业系统安全建设,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保证客户权益不受损害。

现有法律法规文件对银行金融机构行为规范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指导。然而,开放银行是现阶段金融发展的新形态,开放生态中的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多为非金融机构,监管法规难以覆盖,因此用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安全保护和授权合理使用是开放银行正在面对的挑战。

针对开放银行的新形态,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深入调研,相信很快就会有针对开放银行的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出台。

3.面对挑战,百信如何应对?

基于业务开展的实践探索和对行业发展的认真思考,百信银行认为开放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自我规范和自律:

(1)从技术层面,在数据传输、处理、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

通过网络传输链路加密、身份认证、报文加密加签等多种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不可篡改性。对于业务和用户数据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并对系统日志中敏感信息做特殊处理,操作日志可审计。定期备份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从业务层面,对开放的接口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设定接口使用权限和使用期限。

(3)从商务和准入角度,对场景创新方、场景应用方按照其公司资质、规模、征信等信息进行审核和综合评定分级,对其可以使用的接口范围等作严格控制,并定期审核。通过合同形式,对于业务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的使用范围、保存期限等做明确约束,遵循范围和期限的最小化原则。

五、百信开放银行2.0

未来,百信银行将进一步探索将开放银行开到“云”上,实现“云+SaaS”的开放银行模式。百信开放银行将构建“三朵云”:

金融与科技云——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的能力云,是业务和数据处理的核心云。

场景创新行业云——场景创新、展示、发布、订阅的平台,是各方交互的桥梁。

研发测试云——创新场景的开发、测试验证云。

开放生态参与者金融同业、科技公司可将应用部署在百信金融云或私有云,并在百场景创新行业云完成发布,场景创新方在场景创新行业云完成场景创新、发布和对外输出,在金融与科技云完成SaaS部署,场景应用方在场景创新行业云订阅服务,并在研发测试云完成开发、联调、测试。百信银行的目标是通过开放银行生态提供金融场景创新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让金融创新更快、落地更容易。

百信银行将努力推动行业接口标准化,以实现开放平台一次订阅,后端API接口灵活切换、无感路由,促使金融、科技能力接口朝着更标准、更快、更稳定的方向良性发展。

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智能穿戴、增强现实等创新技术的成熟和完善,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开放银行将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场景,金融服务将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如影相随,陪伴左右,实现“无场景”化,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智能化、量身定制的价值存储、资金转移和金融规划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成为每个人专属的“个人银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历经1.0到3.0的阶段性突破,通过不断的蜕变挑战越来越多的“不可能”。现在,银行4.0的大门已经打开,开放银行模式必将颠覆现有金融形态,引领实现银行4.0的宏伟目标。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