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支付处罚不放过“小苍蝇”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4/8/5 10:15:05

支付机构罚单的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近期,一张罚单受到了行业的普遍关注,易生支付因多项违规被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处以555万罚款,这一金额相对于其他动辄上千万的支付机构罚单来说,不算太高。但这一罚单伴随着的责任人处罚,除一总经理级别高管被罚之外,还有一个经理级别员工被罚。

罚单信息显示,作为易生支付市场营销部业务管理经理的李某仅因“未按规定管理银行卡受理终端”一项违法行为被罚50万元。

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处罚似乎也已经到了“大老虎”和“小苍蝇”都不放过的程度。

逐渐细化的个人处罚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近年来的186张拥有责任人处罚情况的支付机构罚单中,此前仅14人的罚金超过(含)50万元。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财付通与支付宝30亿巨额罚单中的4人,以及涉特大网络犯罪案的广东信汇相关负责人。例如:

某罚单中,支付宝总经理葛某荻被警告,并处罚款147.5万元;

某罚单中,财付通反洗钱与风险控制部负责人吴某被警告,并处罚款120万元;

某罚单中,广东信汇董事兼总经理王春江被警告,并处罚款100万元。

从职务来看,所处罚的人员均是部门总经理、负责人、法定代表人、部门总监、总裁、董事。

在一众“大佬”中,被警告并罚款50万的易生支付市场营销部业务管理经理李某,就显得特别。

机构与负责人同时被处罚的“双罚制”,在金融监管中较为常见,但在早期第三方支付监管中并不常见。

2017年4月,政府明确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的要求,此后2018年“双罚制”在支付行业的罚单中变得逐渐高频。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历年存在“双罚”的罚单数量:

2016年为6张;

2017年为5张;

2018年为12张;

2019年为20张;

2020年为37张;

2021年为21张;

2022年为35张;

2023年为37张。

由此可见,双罚制已成为支付行业处罚的常规操作。“双罚制”的普及,也引发了支付从业者新的思考:作为打工人,是否值得为支付公司赌上前程。

过去,支付行业盛传一个词“粉心面利”,即操着卖白粉的风险,但却赚着卖面粉的利润。

早期这仅是许多支付人对自己工作的调侃,支付监管不严格时,信用卡套现、违规放通道等违规行为此起彼伏,风险低而收益高,使得铤而走险的支付“大佬”赚的盆满钵满。彼时,外界看到各大支付公司动辄万亿流水,认为这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但熟知支付行业运作逻辑的专业人士都知道,这是一个竞争激烈,注重下沉服务,且特别看重规模化的行业,利润微薄才是常态。

随着严监管常态化,“粉心面利”真正落到了实处。

严监管的细化与常态化

支付罚单的细化近几年其实有明显的迹象。

早年对支付机构的罚单,违法行为类型的描述较为模糊,例如“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直到一张罚单的出现。

2019年12月,九派支付因9项违法行为被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现长沙分行)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28.351099万元,对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处147.6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合计处20万元罚款。

对于九派支付的处罚力度虽然不大,但这是监管首次清楚的列举了9项具体违规内容。可谓做到了对支付机构处罚的“有理有据”。

彼时,人民银行高层也对市场释放了监管加强的信号,“疏通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渠道,让严监管常态化为支付服务市场保驾护航。”

“严监管常态化”逐渐成为了支付行业的高频词。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发布与执行,也将“严监管常态化”刻入行业基因。

近期,16家支付机构牌照到期,《条例》后的“续展”成为了新的关注点。根据《条例》的要求,未来的支付牌照都将是长期有效的证件,就如银行牌照一般。

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后,人民银行在答记者问中也强调,《条例》施行前已设立的支付机构,拟继续从事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的,应当向人民银行申请换发长期有效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严监管常态化的具体措施就可以包括,净资产需与备付金匹配的要求,而且支付机构的净资产规模每年都会进行重新评估;此外,备付金、消保、信安等多个领域,对支付机构已经形成立体的监管网络。

而现今,不放过任何一个违规违法的“小苍蝇”,也会成为新的“严监管常态化”信号。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