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发布《2021中国人脸支付产业发展报告》,现状与趋势齐看
移动支付网 2021/6/1 11:33:44

5月28日,在2021第四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大会上,移动支付网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人脸支付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描述近两年刷脸支付产业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从基础介绍、产业背景、巨头动态、市场现状、产业趋势等维度,全方位呈现刷脸支付最新发展情况。移动支付网主编慕楚在会上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疫情影响与产业发展背景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整体商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金额环比下降11.19%,整个支付数据发展态势,也呈现“V”字型,疫情对商业影响明显的同时,在后期得到有效防控后经济复苏也相当强劲。

在全民戴口罩的背景下,刷脸支付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据相关服务商向移动支付网反馈,刷脸支付的交易量在疫情初期降至冰点,而在药店、商超等场景,由于刷脸支付终端仍然支持扫码,交易下滑现象不太严重。

疫情影响下,线下地推受阻,使得行业压货情况较为严重。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疫情初期头部聚合支付企业,刷脸支付终端压货基本在千台以上,动辄百万的资金压力,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资金流动性。

此外,近两年生物识别相关应用的舆情较为复杂,“戴头盔买房”、“人脸第一案”、“315曝光非法采集人脸”等一系列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使用刷脸支付的积极性。2015-2020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报告显示,移动支付用户使用生物识别的意愿比例正在下降。

2020年年末至今的半导体涨价问题,在未来数年内,也将影响刷脸支付产业链。目前普遍认为芯片涨价原因是,疫情影响供需失衡、芯片大量囤积以及半导体产业产能失衡。

除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国的商户服务数字化升级、解决数字鸿沟等政策的发布,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刷脸支付的发展。

巨头动向与产业现状

目前,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要的刷脸支付推动方,各方策略有所不同。

从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来看,支付宝的拓展政策主要是增加增值服务,如发票、保险、贷款等;进一步完善服务商体系,让生态体系更加开放;提升设备活跃,推出增加扫码激励、刷脸激励翻倍等措施,新发布的新蓝海计划也在推动刷脸支付设备落地。

而微信支付,则在提升产品能力,例如秒级响应、免11位手机号等;提升软件能力,如丰满会员系统,附加更多公众号关注、小程序能力,增加支付分等;稳固供应链,如新增摄像头、增加公板等。

银联方面,在2020年11月的银联认证企业年会上,银联透露了其刷脸付产品的升级方向:

1、探索终端开通方案,即解决用户线下终端开通痛点,丰富现有开通渠道;

2、优化云闪付App刷脸付功能模块,从功能首页、开通管理、产品运营等方面实现功能优化;

3、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在算法层面实现N值突破。在处理能力、系统容量、安全保护等方面持续优化,研究多模态辅助识别实现1:N识别能力突破。

近两年,刷脸支付在医保和团餐场景有较多企业发力。

医保场景市场足够大,但门槛高。一方面医保刷脸可以有效防范套利行为,而中国药店规模巨大,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超52万家药店。但另一方面,检测认证门槛高,除了应该满足医保相关检测,刷脸医保终端还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终端的相关规范要求。

截至2021年1月底,国家医保局医保终端检测服务的企业一共有5家,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III类)过检的产品则只有10个。

刷脸支付在团餐场景的应用则解决了一些刚需问题。校企的团餐场景有人员固定、风险可控、交易高频低额、预付卡充值难、信息把控需求强等痛点,而刷脸支付机具在校企背书的情况下,降低了信息安全焦虑,提高了支付效率,并且无需充值,实名信息可控,满足了团餐场景的相应需求。此外,支付巨头也可以凭借校企场景,培养忠实的用户。

与刷脸支付发展同步的是相关纠纷也不少,《报告》所查阅的相关刷脸支付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最为频繁。

发展趋势与产业预估

整体市场发展方向方面,疫情影响下,加速了刷脸支付市场从躁动走向冷静,深耕细作稳定发展将是主旋律。

什么场景适合刷脸支付,什么支付企业适合推广刷脸支付,采取怎么样的推广策略,都是冷静期内参与者在思考的。此外,刷脸支付设备较为昂贵,商户拓展模式较重,深耕细作的长期主义将更加适合刷脸支付发展。

在刷脸支付的产品和市场发展方向方面,巨头都会更加重视扫码支付在机具中的使用体验,此前,微信支付相关数据显示,普通的“青蛙”桌面式刷脸支付设备的扫码支付占比仍然在8成左右,自助机则在6成左右。而支付宝,在2020年10月新发布的激励政策中,也增加了日去重每笔0.2元的刷脸支付设备中扫码交易激励。

在场景拓展方面,刷脸支付服务商需要找到强信任与不信任场景,观察并思考刷脸支付的切入点。例如,校企团餐是在强信任关系下的刷脸支付应用,而医保刷脸有防套利、人证合一的需求,缺乏信任关系。

在刷脸支付政策方面,以2021年两会期间提案为例,人大代表均认识到了以人脸为代表的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泄露风险很大,目前产业的受监管力度尚不足。藉此,人大代表多建议采集需许可、明确使用范围、明确监管职责、统一管控、推进立法等监管措施。

点击下载地址:2021中国人脸支付产业发展报告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