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支付创新:微信向左,支付宝向右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4/9/18 9:49:19

在淘宝支持微信支付的舆论大环境下,巨头和解话题正在热议。

从支付创新的角度来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过去在同一领域内卷,到现在则选择不同发展方向。

码与脸的巨头之争

过往的移动支付大战,很多用户都历历在目。

2014年前后,围绕着二维码技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开始在各个领域投入重金,从用户、商户两端进行补贴。目前可以说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国人的支付习惯,现金支付越来越少见的同时,银行卡逐渐被支付账户“管道化”。

2019年前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再次开辟新“战场”,二者先后推出刷脸支付,向零售商超、园区等领域,输出更加自动化、自助化的支付方式。

经过多年的支付大战,两大支付巨头双双成为国人必备支付方式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差异化的竞争方向。微信凭借社交优势,在下沉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小额高频优势;支付宝凭借功能多维度、“花呗”多样金融服务,在政务、医疗等优势领域也占据了较为稳固的基本盘,也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而到现在,二者的支付技术创新有了新的分叉点。微信支付向左,支付宝向右,即微信支付选择了刷掌,而支付宝选择了NFC。

微信支付新创刷掌

人们在2022年开始认识到微信支付的刷掌相关产品,到2023年微信支付正式发布刷掌支付产品。

到目前,微信支付尚没有公布全局性的推广数据,但在便利店、地铁交通、园区等领域皆有标杆性的推广案例。

对于刷掌技术本身,腾讯高层曾介绍,基于彩色+红外的双因子识别技术,开发出了微信刷掌支付系统。按测算数据,微信支付刷掌技术可以实现每分钟20-45人的通过率,可满足校园就餐、公共交通、健身娱乐、公园景点等具有大流量高峰等待的场景需求。

根据移动支付网的观察,深圳地区主要便利店对刷掌支付的支持覆盖度已经非常高,服务商对此推广热情不低。此外,刷掌的整体用户体验也较刷脸更优。

生物支付有其便捷的天然优势,但也存在数据安全敏感度较高的劣势。过去推广刷脸时,便不断有出现人脸信息安全方面的舆论顾虑。刷掌虽然比刷脸更能降低使用者的抵触情绪,但对于监管来说,生物支付监管级别或是统一的。

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 0171-2020),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这一规范还将个人金融信息根据敏感程度分成C1、C2、C3三个等级,不同机构所能收集的机密信息等级不同。

其中,人脸、指纹、虹膜、掌纹、静脉、步态、笔迹等可用于识别身份的信息,都被列为最高级别的C3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数据类型。这与银行卡密码属于同一数据敏感级别。

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上知名的欧盟数据安全法案GDPR,也规定处理生物识别数据,这数据应受到更高级别的保护。在全球数据跨境监管要求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物支付出海将困难重重。

近日,微信刷掌支付还踏出出境的重要一步,在澳门60多家店铺上线。

不过客观来说,虽然刷掌作为市场更能接受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在相对于推NFC的支付宝,虽然市场推广策略较为保守,但微信支付在技术选择上更为激进。毕竟,刷掌仍然需要经受住刷脸几乎同级别的监管要求。

好的一方面是,刷掌这一技术拥有国际“应援力量”。2023年,亚马逊就推出了刷掌支付产品Amazon One,并在逾100家Amazon旗下商店,以及Panera Bread餐厅、体育场馆、娱乐场所、便利店的多个第三方地点使用。

而支付宝方面,此前虽然数次传出将跟进刷掌支付,但到今年支付宝“碰一下”发布后,从市场推广精力上分析,支付宝大概率不会再跟刷掌,避免与微信支付再形成正面竞争。

支付宝回归NFC

支付宝在7月初上线基于NFC技术的“碰一下”,但从整体的营销口径上来看,支付宝更愿意将“碰一下”作为条码支付的升级产品。

近日,支付宝也透露,上线以来2个月的推广速度是刷脸支付同期的6倍,目前已服务上海、成都、武汉、长沙、杭州、青岛等50多个城市。

支付宝对NFC技术的观察、研究、积累、技术理解,可以说要比绝大多数支付企业要深刻。NFC技术诞生于2003年,早在支付宝推行二维码支付之前,支付宝就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究NFC,甚至推出了未来公交计划,实实际际的参与到NFC的推广大潮当中。

但早期NFC在支付领域的发展困难重重,国内手机厂商、运营商、银行、卡组织等机构之间,竞合态势盘根错节,早期的产品体验也一言难尽。支付宝最终还是短期地放弃NFC,选择了条码。

在NFC上吃过亏的支付宝,而今借助“碰一下”重温NFC,对于许多支付行业老人来说,有一种“轮回”的即时感。

同样据移动支付网观察,深圳线下便利店已经开始逐渐铺开支付宝“碰一下”,从支付宝的小程序查询可使用“碰一下”的店面地图,也已经呈现“密密麻麻”的状态。从体验上来看,支付宝将此前“解锁手机→打开App→展示付款码→完成支付”的步骤,简化为“解锁手机→一碰即付”,四步并作两步付,大大降低了支付流程比较“卡手”的问题。

另外,“碰一下”与当下的主流NFC支付方式,拥有较为贴近的支付体验,使得“碰一下”拥有更平滑的市场接受度。此外,从监管合规角度来看,相较于刷脸、刷掌等生物支付,大大降低了敏感数据的合规难度。NFC仅用于信息交互,技术底层延用条码支付逻辑的做法,也能让支付宝的线上支付风控优势发挥的更好。

但“碰一下”毕竟是新的支付方式,也会遇到不同的市场难题。比如说NFC支付走错结算路径的可能。当下的NFC支付,大多是通过卡模拟的方式实现,涉及到手机底层SE安全原件的使用。而支付宝“碰一下”仅仅是利用NFC的通讯能力,虽然不会再次掉入涉及多方合作的大坑。但如果传统NFC支付方式与“碰一下”并存时,可能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此外,目前“碰一下”是需要独立设备实现,未来是否可能POS机集成“碰一下”功能,集成于同一设备后如何区分Pay与支付宝“碰一下”的NFC交互方式,这都可能是限制“碰一下”发展的因素。

从技术选择上,支付宝是保守的,NFC技术成熟,且在全球的普及度还算不错,合规要求压力小,大多数手机也已经支持NFC。但模式上,支付宝的创新也还算大胆,抛开账户绑定的设定来说,一旦用户习惯了NFC支付,卡基支付市场是否可能会挽回些许移动支付线下市场失地,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NFC支付都是传统四方模式参与者的移动支付基本盘。

此外,对于支付宝“碰一下”还可以有三方面的期待,一是,是否开辟新的账基支付交互方式,在国际上获得怎样的发展空间;二是,非支付领域方面,NFC的交互方式能否在营销层面有更多的创新空间,毕竟NFC的瞬时交互体验大大优于条码,或许从扫码点餐到NFC点餐也是不错的体验升级;三是,能否与传统卡基支付打通,同一NFC设备实现支付宝与传统非接支付的双向收单兼容,如果卡基支付与账基支付能够实现打通,让“碰一下”有着前所未有的商业想象空间。

二维码基本盘下的百花齐放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3年调查数据显示,从移动支付使用偏好看,手机扫码或出示二维码支付渗透率高达92.7%。

毫无疑问,在所有移动支付方式中,条码支付以其低成本、易获得,成为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基本盘。未来也很难出现能够替换条码支付的移动支付技术,而更多支付技术创新,是弥补条码支付的短板。

然而这并不影响支付巨头对支付科技创新的追求,多样的支付场景,拥有这不同的支付体验需求。

支付宝将“碰一下”作为条码支付的升级产品进行宣传;从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微信刷掌支付就像是刷脸支付的升级版。

对于商家来说,同样是台式设备,在宝贵的收银台空间上,微信刷掌支付与支付宝“碰一下”的设备,或也形成了竞争关系。

而对于支付行业来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选择了不同技术路径,对现有支付方式进行体验升级,可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毕竟,百花齐放,各自安好,总比内卷好。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